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文化要略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文学)>中国文化要略

简述灯节。

正确答案: 即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或称元宵节。起源于古代的祭祀遗风,跟天地崇拜有一定关系。汉武帝曾于正月上辛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神,从昏祭到明,史家认为这是灯节的源头。太一神,又称太乙、泰一,是远古时的太阳神,是天神中最尊贵者,所以汉代以隆重的仪式祭之。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给中国节俗以一定影响。灯节就接受了这种影响。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曾效仿印度佛教的做法,下令正月十五日夜在宫廷寺院燃灯礼佛。这样,中国的仙道思想与印度的佛教礼仪相结合而成灯节,到唐代以后十分盛行,到正月十五日夜,士族庶民,家家挂灯,灯火辉煌,昼夜通明。唐人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玉漏金壶莫相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又一:“神灯佛火百轮张,刻像图形七宝装。影里如闻金口说,空中似散玉毫光。”唐代有宵禁,但在元夕灯会即十四、十五、十六三天解除宵禁。宋代增为五天,灯会的规模更大,灯彩也更丰富。这在《东京梦华录》、《宣和遗事》、《武林旧事》等宋代文献著作中都有记载。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就是写元夕观赏灯火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明代恢复古制,规定初八上灯,十七日收灯,一连张灯十日。清代张灯,初为五夜,后改为三夜,十四试灯,十五正灯,十六罢灯。今北京城内灯市口大街,即当时灯火集散市场。由这一节俗形成的成语和俗语有:张灯结彩、灯火辉煌、光彩夺目、金吾不禁、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等等。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