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虾蟹类增养殖学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水产学)>虾蟹类增养殖学

怎样避免围网养蟹回捕率过低?

正确答案:近年来,随着大水面河蟹养殖的发展,围网养蟹以其节省饲料和养成规格大、品质好而得到迅猛发展。根据目前的养殖情况来看,有不少围网养殖存在河蟹回捕率低,有的回捕率仅20%左右。现根据一些实际问题,分析围网养蟹回捕率低的原因,并介绍一些解决方法,供参考。
(1)围网养蟹回捕率低的原因
①苗种质量差从目前看,大多养殖者不是自己培育蟹种进行养殖,而是到外地购买蟹种。由于缺乏蟹种鉴别知识,不少人所购买的蟹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或是辽蟹、或是瓯江蟹;有的还掺有性成熟"老头蟹"及病蟹、残蟹等。所有这样的蟹种放养后普遍存在成活率低,回捕率差,成蟹个体小的通病。
②敌害严重由于一些养殖者不重视清野或清野不彻底,养殖区域内的敌害生物(主要是凶猛鱼类)较多,河蟹蜕壳时,敌害生物残食河蟹而影响成活率。
③管理不当引起死亡有的养殖者认为围网区域内有天然饵料,河蟹以天然饵料为食不必投喂饲料,结果因饵料缺乏,河蟹自残严重而影响回捕率;有的养殖者不重视水质管理,认为诺大的水面水质不会出现问题,结果因水质不好而降低河蟹成活率;有的养殖者不重视防病,认为那么大的水面,就是防病花费也太大,因而不防,结果有时会产生疾病,影响成活率。
④逃逸因围网破损和底部不牢,修补、加固不及时而使河蟹逃逸,影响回捕率。
⑤捕捞方式存在问题水温l0℃以下,河蟹易卧于泥中,因而河蟹不易捕出;网具不合适,有蟹捕不干净也会影响回捕率。
(2)解决问题的方法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提高围网养蟹的回捕率,应采取下列措施。
①选择优质蟹种要选购长江水系蟹种,避免"辽蟹"、"瓯蟹"。严禁购买性成熟的蟹种。购买时,注意蟹种质量,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整齐,壳较薄,脐较薄,紧贴身体。蟹种购来后,用5~8克/米3的甲醛或30克/升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以防治病害的发生,提高成活率。有条件的最好用当地的蟹苗自己培育蟹种。
②清除敌害围网内的敌害主要是鳜鱼、乌鳢、鲇鱼等一些凶猛鱼类,网围好后,在蟹种放养前可用刺网、旋网,以及拉网、张网结合电捕尽量将养殖区内的敌害清除干净,减少敌害的危害,提高成活率。
③加强饲养管理
围网养蟹一般密度不小,仅仅依靠天然饲料不能满足河蟹生长发育需要,因而应注意饲料的补充。对养殖区域内的水草、螺类等进行适当保护,保持生态平衡,避免掠夺式利用。投喂的小鱼虾、螺蚌肉、动物下脚料、谷类、饼类等要新鲜,严禁腐败变质。要根据水温、天气、天然饵料的多少及河蟹摄食情况等灵活掌握投饲量,
一般日投喂量为河蟹总重的3%~5%。投喂应多点投喂,保证都能吃到饲料。
移植水草,水草不仅是河蟹的优质饵料,而且还给河蟹蜕壳提供隐蔽环境,并具有改善水质的作用,因而水草对河蟹养殖必不可少,若养殖区域内水草较少,应注意移植,水草移植面积可占水域面积50%~70%。
注意水质管理,围网养蟹的水质管理主要是注意清除污物、腐烂的水草等,并要注意禁止排放污水,禁止在水中沤麻。平时要注意清扫围网,防止网眼堵塞影响水体交换。另外,由于围网养殖在浅水区进行,有时会出现水草过于旺盛、密集,影响水体交换的现象,此时应注意清除过多的水草,若清除难度较大,可每隔20米~30
米开设一条宽2米左右的通道,以保证水草交换畅通。注意防病治病,夏季高温季节,蟹易得病,每15天~20天可在蟹较集中的区域泼洒生石灰15克~20克/米3防病,平时注意观察,发现疾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严防逃逸,围网设置一定要牢固,一般应采用双层围网,每隔3米~5米用木桥固定牢固,底部用直径15厘米~20厘米的石笼踩入淤泥,上部要加盖网或塑膜以防河蟹逃出。养殖季节注意检查,看围网有无破损,木桩是否牢固,石笼是否移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特别是暴风雨过后及养殖的后期,要特别当心,多注意检查,严防
河蟹逃逸。
及时捕捞,围网养蟹,应比其他方式养蟹提前捕捞,一方面水温低时捕捞难度大,另一方面秋后河蟹更喜逃逸。围网防逃效果毕竟有限,捕捞过晚会增加逃逸的机会。适宜的开捕时间为9月初,要力争在河蟹生殖洄游季节前将其捕完,然后暂养上市。可采用刺网、撒网、蟹簖(迷魂阵)及地笼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捕捞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