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区域经济学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我国区域划分的演变?

正确答案: 建国以来,我国的区域划分在不同时期,适应不同的需要,采用了不同的标准,形成了复杂的演变过程。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⑴沿海、内地与边疆。“一五”计划(1954)曾经构想将工业布局有沿海推向内陆地区。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1956)一文中,用两个关系: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和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证实了沿海、内地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三大经济地带的存在;这并非确切地以其地理位置上是否沿海作为唯一标志,而是以当时的工业基础为标准,例如将安徽和河南东部也划入沿海地区。沿海地区统指工业发达地区。这种划分方案一直延续使用到90年代初期国家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这种划分方法虽然也在使用,但并非占据统治地位。⑵大行政区和经济协作区。大行政区是建国初期设立的设有人民政府的一级行政区,存在过六大行政区。后来,国家为了加强中央对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领导,先后撤消了六大行政区的人民政府(1952)、行政委员会(1954)和中央局(1966)。大行政区撤消的同时,为了满足在国内均衡布局生产力的要求,中央政府划分了6个经济协作区。除了在50年代末经济协作区编制过区域发展规划,以及在制定1981—1990年十年规划和编制“六五”计划时曾用到这种方案外,经济协作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⑶一线、二线和三线地区。由当时的国际形式而决定的。一线地区指沿海和东北、西北、华北的几个边境省份。二线地区指一线和三线以外的省区。三线地区指长城以南、京广线以西、韶关以北、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具体包括四川等10个省区。三线建设,是中央政府将沿海地区的工业生产能力向内陆地区转移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其中重点是军事工业建设。⑷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从“七五”计划开始采用,“八五”计划、“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以及“十五”计划都采用了这一划分。⑸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特区是为执行对外开放政策而划出一定地域范围,实行特殊政策和特殊管理体制的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开放城市内对外实行更为优惠政策的特定地区。⑹计划单列城市和地区。国家计划中单独列户的城市和地区。为了发挥中心城市和某些地区在搞活经济、对外开放的作用,1983年国务院批准重庆等8个城市和海南区(当时属广东省管辖)为计划单列城市和地区,后来又进行了增加和调整。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