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体育心理学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体育科学)>体育心理学

讲解法与示范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两者的关系?

正确答案: 体育教学过程中,讲解与示范是相互储存、相互互补的,是统一过程的两个侧面。生动形象的讲解结合娴熟准确的示范,可使学生产生由欣赏→羡慕→向往→操作的连锁式心理过程,唤起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热情,引导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状态,练习情绪高度兴奋。
在体育教学的不同阶段,示范与讲解的结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学习动作的最初阶段,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视觉、听觉的活动,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形成所学动作的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它反映了动作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方面的特点,如身体的位置、动作的幅度、方向、速度等,为动作表象和动作概念的初步形成奠定基础,为动作练习提供执行示范动作基本轮廓的痕迹。
在开始学习新动作时,示范处于主导地位,其作用优于讲解,讲解辅助示范。因为学生总是以最先从脑中所重现的视觉动作表象为“蓝本”进行模仿性练习。学生在没有进行练习之前,一切讲解都缺乏说服力的,学生只能凭自己已有的经验去想象动作的结构。练习法从教学法的意义上来说从属于示范,为动作讲解、示范带来的视觉表象提供、增补动觉成份。示范的特点是“缓慢”、“次数多”,讲解的特点是“少而简练”。此阶段学生如不能形成准确而清晰的视觉表象,便不可能正确地掌握动作。
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的示范与讲解的任务是通过学生视觉、听觉的活动,逐步完成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向动觉表象的过渡,为练习提供清楚而又正确的动作痕迹。这时示范降于次要地位,讲解与示范,均转而辅助练习法。示范的特点是“细腻”、“次数少”,讲解的特点是“详细”、“多次”。
当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动作,教师示范与讲解的任务是通过学生视觉、听觉的活动,改进和完善所学动作的视觉表象、听觉表象,使其越来越明确,以便使示范动作和讲解动作的形象完全转化为学生练习时的执行形象。这时,讲解的意义更趋增强,示范趋于微弱,既位居讲解之下,又从属于练习法。这时示范的特点是“补充”、“校正”、“次数较多”。
为提高示范与讲解的实效性、科学性,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认知——运动能力、不同动作难度等灵活安排和合理运用,以充分体现示范与讲解的心理学意义,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