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音乐史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历史学)>中国音乐史

《乐记》

正确答案: 《乐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音乐美学论著。现传《乐记》共11篇,被保存在《礼记》之中,其内容包括:
①音乐本质与特征;
②音乐与伦理,政治的关系;
③音乐的美感认识;
④音乐的社会教育作用等。
关于音乐的本质,《乐记》认为:音乐的产生是由于外界事物引起人的思想感情变化的结果,人的思想感情与音乐作品是一致的。《乐记》的作者反对当时有些人把音乐单纯作为奢侈品或消遣物的看法,也反对那种根本否认音乐存在的观点,认为音乐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记》还进一步论证了音乐的内容只要有真实根据,便具有深刻的认识意义.指出"乐者,象成者也"。说明音乐是不能娇揉造作,弄虚作假的,它要反映真实的思想感情,从而充分肯定了音乐对现实的反映。《乐记》认为在音乐同政治的关系方面,音乐是反映政治的,是有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的,因此,提出了:"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在音乐具有社会教育作用方面,《乐记》还认为音乐作为人们思想感情的语言,不仅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并且还认为音乐对于社会的风气和人们的道德以至于国家的政治能够给予有力的影响,即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观点。在《乐记》作者的眼中,音乐成了一种进行教化最有力的工具。正因为如此,政治和道德的要求就成为评价音乐最重要的标准。所以,社会功利主义倾向也是中国先秦音乐美学的又一特点。同时,《乐记》还认为"礼,乐,刑,政"都是巩固统治的工具,它们各自都要有其不同的作用.而"乐"的作用就是要对人的心灵起巨大的感染力量.《乐记》还认为要充分发挥其音乐的教育功能,还必须强调其政治,道德的标准等等。《乐记》还肯定了音乐具有娱乐作用,指出:"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所谓的"乐者,乐也"有两层意思,"乐者"是指音乐能表现欢乐的情感;而"乐也"则是指音乐能使听者感到欢乐,能给人以快感,从而肯定了音乐的美感作用.而"人情之所必不免也"则进一步肯定了人人都有欣赏音乐的审美要求和欲望。"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流;以欲忘道,则或而不乐。"因此,《乐记》肯定"乐得其道"而否定"乐得其欲",所以必须以道德来制约欲望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乐记》中也有许多糟粕,如作者提出的"乱世之音","亡国之音"等都成为可以镇压进步音乐的罪名,正因为如此,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也就能够同"乐由天作"之类的唯心主义观点并行不悖地存在于《乐记》之中。总之,《乐记》集中地反映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它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音乐美学理论,使之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音乐美学体系,可以说是中国儒家关于"礼乐"的一个总结。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