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戏剧通史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历史学)>中国戏剧通史

清代后期中国戏曲发展的“地方化”趋势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清代后期中国戏曲发展的“地方化”趋势的主要表现在昆曲和高腔的地方化上。
首先,昆曲的地方化表现如下。一,上演的剧目合乎广大民众的欣赏趣味。由于清代中后叶昆曲的优秀剧目匮乏,此时的昆曲大多以上演传统的剧目为主。而且不同于以前的演出成本大戏,它们多是以“折子戏”的形式出现的,时谓之“摘锦”。昆曲对折子戏的选择依据的是广大民众的喜好,完全是从观众出发的。这些折子戏除了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外,在内容上也削弱了明清传奇中固有的文士大夫气,而加强了它们的草莽气息,特别是那些英雄戏,如《山门》《夜奔》等。
二,除了演出的内容外,昆曲的表演形式也根据民间的潮流和各种地方戏的特色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有的吸收了当地的语言,对有些剧目的曲词做作了相应的调整,变的通俗易懂了。有的吸收了乱弹诸腔的特色,在表演上除了保持其歌舞性外,生活的气息变得浓郁了。而浙江、江苏的地的昆班,吸收乱弹班,如徽班、梆子班的特色,发展起昆曲的武戏,他们以水浒戏、三国戏为主要剧目,多表现戏中武打场面,以纷繁的翻扑、火爆的打斗吸引观众。
三,地方化后的昆曲的存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变为一个独立的地方剧种,俗称“草昆”,如永嘉昆曲、衡阳昆曲等。另一种存在与各地的地方剧种中,如湘剧、潮剧、川剧等中都有昆曲戏。后一种是昆曲存在的主要形式。
其次,表现在高腔的产生及衰弱的过程中。(是对有弋阳腔发生、演变而来的各声腔系统的总称。)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