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财政学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财经商贸)>财政学

鉴于在我国实行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主要条件正在逐步形成,政府便可以结合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分步骤地在全国推行绩效预算。现阶段,可尝试推行的相关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第一,对于推行绩效预算来说,奠定必要的法制基础,创造合适的法制环境是至关重要环节。为此,我国可考虑在条件成熟时,在《预算法》、《审计法》等法律中增加绩效管理的要求,统一制定有关制度,明确绩效预算的工作规则、工作程序、组织方式及结果应用等,并对相关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
第二,从美国预算改革的经验来看,各州政府经常是相关改革的原动力和创始者,然后再将地方的改革经验推广到联邦政府。这样,在我国也可以尝试自下而上地进行绩效预算改革活动。这是因为,从绩效预算的本身特点来看,越是具体的、有直接成果的项目,越容易确定绩效指标和进行绩效评估。地方政府通常负责各种预算业务计划的第一线执行者,那么通过对其主要业务计划完成情况的考核来衡量这些预算单位的绩效状况,能够相对比较容易地建立起产出和结果之间的关联性。
第三,西方许多国家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都设有专门的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机构,作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执行主体。而在我国,缺乏这样一个有权威性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综合管理机构,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工作往往分散在各管理部门进行,而各部门所使用的绩效评价标准又极不统一,使得各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差异较大,缺乏可比性,难以利用绩效评估结果作为财政资金分配、再分配的依据。因此,有必要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增设一个与预算管理委员会并列的绩效评估委员会,由有关专家组织,负责监督和组织各部门绩效指标的制定和年终的绩效评估。在评价组织工作实施过程中,可以先采取财政部门牵头,其他政府部门予以配合的模式,待逐渐统一各类支出的绩效评估标准后,再过渡到人大、审计、财政以及其他政府部门(单位)各自分工负责的绩效评价模式。
第四,大力推广选择性方案评估。由于选择性方案评估只是针对少数被选择的施政方案进行评估,评估质量较高,也容易被决策者所消化。以方案为单位来评估讨论成本与效益,对预算决策者和社会公众而言,比较具体明确,并有息息相关的感受,因此也增加了决策者及社会公众对方案评估结果加以运用与讨论的能力与意愿,能较好地增进政府预算决策过程的理性成分。
第五,结合“十一五”发展规划,试编年度绩效计划和绩效评估报告。目前,我国各部门实际上都制定了与国家5年计划目标一致的部门发展规划,以及各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在此基础上,将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细化为年度绩效计划指标,使各部门的具体工作与国家的总体发展规划联系起来。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推动中长期滚动式预算的实行。
第六,加强绩效审计改革。近五年里可将绩效审计目标中的“效”,即“效益”作为主要审计目标;而绩效审计的“绩”,即“业绩评估”则是今后条件相对成熟一些时所要实施的第二步或第三步战略目标。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