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统考)

睦霖题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统考)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让学生勤快动手和多动手操作,但我们观察到有些信息技术教室很少能做到这点,基本还是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请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正确答案: 原因:(1)教师对学生不放心,缺乏信心,老怕学生不会,因此教学总是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少。
(2)教师备课功夫下的不够。没有认真地钻研教材和教法,因此,课堂上就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因为没有组织和引导,放手了学生就会“放羊”。对策:课堂上要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其实是教师自信的一种表现。这种自信来源于教师对大纲和教材的把握,来自于对学生和教法的了解。
(1)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增强让学生动手的信心。针对学生动手能力发展水平的个别差异,实行“分层教学”策略。在备课时应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差异,根据学生动手能力的现实发展水平,提出与目标相匹配的易、中、难三个档次的教学要求。这样可以克服教学中优等生“吃不饱”无事可做、后进生因“吃不了”无法动手的现象。
(2)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多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达成教学目标,完成任务。“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关键在于驱动,即任务的设置要能让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动手去实施并最终完成。这就要求合理创设问题情境,科学构建问题阶梯。
(3)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和“团队精神”的力量,发动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任务并努力实施,最后通过协作完成任务。这种模式对于不愿意动手或不敢于动手的学生,有内在的动力和压力。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