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马克思对物质生产的认识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分歧表现在哪里?这种分歧的实质是 什么?正确理解生产一般与生产特殊之间关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何在?

正确答案: 马克思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之间的分歧,并不在于政治经济学是否要以物质生产为出发点,而在于对物质生产本身的认识。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看来,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物质生产是孤立的个人生产,他们把生产的物质形式即一般财富看成是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因而只看到生产过程的自然要素是生产的一般要素,而忽略了这些生产的一般要素的社会结合形式;只研究“所谓一切生产的一般条件”,以空谈“生产一般”来抹煞各个不同历史阶段上的生产之间的本质差别,从而来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和谐的、永恒存在的生产方式。他们不分主次地谈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特点、作用、地位,而忽视了生产的决定作用。他们按照所谓的“三段论法”,肤浅地认为:生产是一般,分配和交换是特殊,消费是个别,全体由此结合在一起。他们没有揭示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关系,掩盖了生产的社会性质,也不可能区别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生产方式。其错误有二:一是并列对待四环节,二是割裂四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社会地、历史地考察物质生产的思想。认为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生产,而不是孤立的个人生产。马克思研究物质生产,最重要的是研究其社会性质,因为任何个人的生产都离不开社会,孤立于社会之外的个人生产(如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宣扬的“单个的猎人和渔夫”所进行的生产)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类社会越是处于原始阶段,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是不能独立,他们必须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达到最发达的程度,因而,“孤立的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就像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马克思还指出,物质生产总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具有历史性。马克思肯定,“生产的一切时代有某些共同标志,共同规定”(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的)。没有这些生产的共同的一般要素,任何生产都无从谈起。把这些共同的东西作为“生产一般”(指人类社会各个历史阶段物质生产的共同内容,即人借助于生产工具改造自然的活动——生产力)抽象出来,就可以在分析多个历史阶段的生产时避免重复,因此,这种抽象是一个合理的抽象。然而,一般总是寓于个别之中,离开具体的特殊的生产,抽象的生产是不存在的。马克思强调指出:“对生产一般适用的种种规定所以要抽出来,也正是为了不致因为有了统一而忘记本质的差别”。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任何生产都必须具备的要素,但是,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中,这些主客观条件的情况以及它们结合的形式是完全不同的。正是由于这种结合的特殊形式,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抽象出生产的一般要素,正是为了更好地分析、比较和研究各个历史阶段上的生产之间的本质区别(指人类社会各个历史阶段物质生产所采取的不同形式即生产关系),从而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性和历史性。这就正确地解决了生产一般与生产特殊之间的关系问题。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