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文学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文学)>中国文学

《三国演义》的“尊刘贬曹”思想倾向是怎样形成的?

正确答案: “尊刘贬曹”倾向是一种封建正统思想。正统思想本来就是封建统治阶级斗争的工具,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因此历史家对刘备,曹操谁为正统,长期争论不休。陈寿编《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东晋习凿齿著《汉晋春秋》,则尊蜀汉为正统。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又以魏为正统;南宋朱熹编写《纲鉴》,又以蜀为正统。为什么会这样呢?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道出了其中的奥妙:“陈氏生于西晋,司马生于北宋,苟黜曹魏之禅让,将置君父于何地?而习与朱子,固南渡之人也,惟恐中原之争正统者。诸贤易地而皆然”。这就是说,封建历史家尊谁为正统,是根据当朝统治者的需要而定的。因此,尊刘或尊曹为正统,都是封建正统思想,本质并无不同。
但是在民间,情况远没有如此复杂。唐以前贬曹倾向还不明显,但到了北宋,尊刘贬曹的倾向便开始形成。苏轼《东坡志林》甚至记载“涂巷小儿”听说三国故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到南宋,这种倾向更为明显,陆游有“邦命中兴汉,天心大讨曹”的诗句,王十朋也有“我虽有酒,不祀曹魏”的说法,而《三国志平话》和元杂剧的倾向都是反曹的。
宋元时代是汉民族遭受欺凌的时代,人心思汉,蜀汉就成了汉民族的象征,“尊刘贬曹”倾向就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形成了。宋元又是对《三国演义》成书影响最重要的时期,《三国志平话》又是其母本,加以罗贯中生当元末,容易接受这一倾向,因此也就决定了《三国演义》的“尊刘贬曹”倾向。可以说,在这样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尊刘贬曹”倾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绪。同时,书中所表现的“尊刘贬曹”倾向还反映了拥护“明君”憎恶“暴君”的愿望。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