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宏观经济学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关于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有哪些流派?他们的观点主要区别在哪里?

正确答案: (1)古典方法: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看不见的手”的概念,即市场力量自身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引导经济活动达到某种最优状态。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任何企业都根据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化这一原则进行生产和交换活动,这种生产与交换活动以市场为核心,而市场的运作能产生一组最优价格,交换的结果使每个人的经济状态达到最优。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市场价格为此变动,促使市场均衡。
(2)凯恩斯主义: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通论》,标志着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体系的确立。他认为,市场上的工资的调整是刚性的,价格调整具有相当的滞后期,大大慢于数量的调整。因此,经济活动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有效需求的不足。当价格难以调整时,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要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就要刺激有效需求。他认为,在经济萧条时,企业和消费者个人都不愿意或没有能力提高需求水平,这时,只有政府有可能通过实施有效的经济政策来对社会总需求进行刺激,以提高社会的有效需求,使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样,如果处于通货膨胀的“过热”阶段,政府也可以通过紧缩政策抑制社会总需求的过度增长。
(3)货币主义: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高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率并存的“滞胀”状态,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让市场力量发挥充分的作用,经济就能够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政府的积极的宏观经济干预政策是引致宏观经济不稳定的罪魁祸首。因此,货币主义认为政府唯一应该做的事情是给这种市场力量创造一个良好的发挥作用的环境,而创造这种良好环境的最佳方法就是把货币的发行量控制在一个稳定的增长范围之内,而这种增长范围是根据一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来确定的。他主张市场力量,干预政策是罪魁祸首,货币量控制在稳定增长范围。
(4)新古典主义:代表人物是理性预期学派的卢卡斯,他崇尚自由竞争市场,建立在“市场出清”的概念之上,也就是说,在无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市场力量有能力实现供需平衡和生产资源的充分利用。另外,该学派强调要把公众对所有获得的经济信息,包括对政府政策的理性反应,纳入宏观经济模型中,这样任何政府政策都可能因为公众的理性预期而使其效果大减。他主张恢复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传统上去,因此是一种比货币主义更进一步的古典主义。
(5)供给学派:主张减少失业和通胀,要增加供给,放开市场,建立私营发展环境,减少公共开支和税收。减少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键问题在于改进社会有效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能力。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