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教育史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历史学)>中国教育史

综述古代教育家关于因材施教的观点,并加以比较和分析。

正确答案: 孔子用“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方法,掌握学生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不同特点,对不同对象,或问同而答异,或问异而答同。《学记》主张“长善救先”,更是强调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并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各种特点做出更具体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这一原则。汉代徐干提出“导人必因其性”,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能强其所难,勉其所不能。他认为教学要注意“使辞足以达其智慧之所至,事足以合其性情之所安,弗过其任而强牵制也”,“大禹善水,君子善导,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是以功无居而言无弃也”。宋代张载也很注意因材施教。“知其人且知德,故能教人使入德,仲尼所以问同而答异以此”。他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全面的了解,知人、知德才能因材施教。明代王守仁主张教学应随人的“分限所及”,也讲因材施教,他以良医治病必须对症下药为例,说明教育应因材施教的道理。以上可见,古代教育家,普遍重视因材施教,他们的丰富经验和精辟论述对后代教益颇多。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