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统考)
睦霖题库
>
教师资格证考试
>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统考)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11、12至14、15岁的年龄时期,称为()。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有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
最新试题
·
“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
·
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提出()
·
“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会以情动情,情景交融,
·
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是教师教的怎么样。
·
中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 )
·
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
·
学生上课时,边听、边看、边记笔记是注意的
·
正确的自我意识具体体现为()。
·
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课程结
·
()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力求成功
热门试题
·
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中国古代教育
·
安德森的产生式迁移理论是( )的现代翻版
·
简述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的特征。
·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怎样帮助学生降低考试焦虑?
·
在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学不躐等”反映了( )教学原则。
·
能再认的,一定能再现,这一说法()。
·
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教师为核心建立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