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教育史
睦霖题库
>
大学试题(历史学)
>
中国教育史
太学及地方官学的兴盛和国子学的不振,标志着魏晋以来门第教育的衰落。
正确答案:
正确
答案解析:
有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
最新试题
·
简述魏源“师夷长技”的主张及意义。
·
1921年8月毛泽东创办的培养革命干部的
·
"积分法"作为一种学生学业考核方法,始于
·
唱歌时没有伴奏,即清唱,叫做?()
·
1877年5月,第一次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大
·
中体西用实质是为了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和半殖
·
“次相授受”就是教师按学生入学先后依次传
·
朱熹主张读书穷理,是指读任何书,都要重在
·
30年代初,高等师范学校仅存一所,即()
·
提出“天下学术公有”主张的教育家是()。
热门试题
·
简析朱熹道德教育思想。
·
官学的的衰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
明清时期,通过科举三级考试,殿试取中者称
·
魏源在其著作《()》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
·
朱熹强调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重点抓学习
·
王夫之认为,先天之性是在后天之习的作用下
·
礼的第一个功能起源于哪里?()
·
下列不属于梁启超教育思想范围的是()。
·
我国律学设置始于()。
·
谁把教育从上层阶级特有扩展到平民百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