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哲学史
睦霖题库
>
大学试题(哲学)
>
中国哲学史
明诚合一
正确答案:
王夫之用来指圣人在道德修养中所达到的知行合一的境界。他认为“行”是圣人的最高行为,可不待于“力”,即可条理不爽而“因乎事物之至”。圣人的“知”可不待于“致”,而豁然贯通有余,以至“全体明而大用行”。故圣人既立之后,“诚则明矣,明诚合一,则其知焉者即行矣,行焉者咸知矣。”(《读四书大全说》卷四)
答案解析:
有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
最新试题
·
周代以前的司徒不掌管()。
·
下列关于汉语描述“理性”的概念错误的是(
·
一心三观
·
仁政
·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即“()”也就是说不到
·
“科学不在远,就在猪圈旁。”这句话出自(
·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
司马迁对孔子评价极高,以下哪一句是他对于
·
政治思想上冒进、空想、冒险的倾向属于()
·
天养
热门试题
·
制天命
·
纬
·
翻译: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
·
自然是无意识目的与无为无造的客观存在的观
·
《墨子·所然》中所提到的四位明王不包括(
·
下列文字中属于描述小说家的是()。
·
九思
·
不忍人之心
·
关于艺术、美学、哲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
·
()将元亨利贞解释为始长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