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书法知识竞赛

睦霖题库>艺术文化生活娱乐知识竞赛>书法知识竞赛

如何理解“创新”?

正确答案: 前面已谈到,一切“创新”,若不与传统联系,则是无源之水,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所以,“创新”本身也是个十分模糊的概念。如果用言词表述,它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书法的形质,即用笔、结体、章法上进行了突破;
二、在审美意象中给人以新的感受;
三、作品必须具备艺术生命力。
前两种似乎容易理解。第三条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而对目前来讲,则是更应该强调的因素。现在很有一些在用笔、用墨、章法上大胆突破的作品,名曰“创新”,也给了人以新的感受,但它们是否有生命力,则就很难说了。“创新”很容易愚弄人,在思路上一直想创新的人,未必不正确,但往往忽视了书法艺术的一个规律:任何书法的“创新”,在实际的行程中,都是以对传统的复归而实现的,这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真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从古希腊、罗马艺术中寻到了源泉。清中晚期以至吴昌硕、于右任这些大家,都是对碑学的复兴中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的。历代书家莫不如此:王羲之初学卫夫人,后北游名山大川,尽观名碑,从而悟出新体;米芾三十岁前“集古字”,遍临名碑法帖后自成一家;王铎作书,一天临帖,一天创作,对古代书作的继承,不敢稍有所离;何绍基论及郑板桥时说:“板桥字仿山谷,间以兰竹意致,尤为别趣。山谷草法源于怀素,素师得法于张长史,其妙处在不见起止之痕。”
所以,“创新”不能是一种简单的丢弃后的“再创造”,那些仅仅学了些皮毛的“书家”,既不懂书法艺术本质,又不习古代名碑法帖,任笔为体,聚墨成形,有胆无功,一任挥洒,着实痛快,然亦堕入魔道。“创新”是扬弃,是复归后的新生。两个字可以概括:一日“临”,对传统要打进去;二曰“出”,然后再跳出来。这便是“创新”的实质与全过程。所以,历史上的伟大书家,无不是真正的“创新”者。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