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
睦霖题库
>
大学试题(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史
胡适在纲领性的()中明确提出:必须“推翻词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后来,概括为“()”。
正确答案:
《论新诗》;作诗如作文
答案解析:
有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
最新试题
·
洪深(1894-1955),与欧阳予倩、
·
表现何其芳对解放区生活的体验与感受及其诗
·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从第
·
分析《雷雨》中的周朴园形象
·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格局
·
分析一下《湘累》中形象塑造的特点。
·
批判、否定鲁迅、叶绍钧、郁达夫、茅盾等“
·
舟遥遥以轻扬,()。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以《烦恼人生》为例,说明池莉的作品不同于
·
简述戏曲改革的基本情况。
热门试题
·
抗战爆发后诗风发生变化,从早期的多表现个
·
为什么说80年代以来的革命叙事呈现出了众
·
()的短论《美文》,阐明了文艺性散文的文
·
1918年5月,鲁迅的()发表于《新青年
·
《朝花夕拾》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
2009年,张爱玲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问
·
分析《上海屋檐下》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一文,提出要建设的
·
关于曹禺《北京人》说法正确的有()。
·
茅盾的小说《春蚕》中塑造的老一代农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