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文学)>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请分析《聊斋志异》中的《小翠》一篇,写出故事梗概,并简单进行评析

正确答案: (1)故事梗概:越人王太常幼年曾庇一狐躲过雷霆劫,长大后官运亨通,仕途坦荡。后育一子,却是个痴儿,至十六岁仍不辨牝牡。王甚忧之。忽一日,有妇人挈一绝色少女登门,自请为妇。王大喜,遂纳之为媳。女过门后,常与痴儿嬉闹,公婆难免对其出格行为表示了不满。后,王太常结怨于同僚,险遭馋劾。幸小翠急中生智,令其化险为夷。某日,小翠将痴夫置于热汤中闷之,竟令其病愈。后小翠不慎将公公的一件名贵瓷器打破,遂遭垢骂。翠大怒,念己屡屡有恩于公家,殊料公家待己如此苛刻。于是盛气夺门而出。公子日思成疾,骨瘦如柴。偶以故自他里归,竟意外邂逅小翠。两情由是相悦。期间,女每劝公子别婚,然公子不从。后年余,女容颜日异。自称无法生育,央公子他娶。公子无奈,然之,娶钟太史之女为妻。后女遗玉匿去,竟不回。
(2)主题思想:狐女小翠为报王太常救母之恩,委身其痴子为妇,数年如一日,含垢忍辱。其有情有义者,正如异史氏所言:一狐也,以无心之德,而犹思所报;而身受再造之福者,顾失声于破甑,何其鄙哉!作者借狐之重情重义,来反衬人之薄情寡义。的确振聋发聩。
(3)艺术特色:本文再次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狐女形象。其真其纯,皆可与婴宁和狐谐女相媲美。只是,小翠身上多了些克忍。由于她是为报救母之恩来到王家,所以对王家人的苛刻,更多时候是以含忍之心面对的。这期间的小翠,尽管时有天性流露,但多少带着些压抑,没能全然放得开。直到五年报恩期满,她因不慎将一名瓷失手堕地,招来夫家人大骂时,方将本性展露了出来:“女奋而出,谓公子曰:‘我在汝家,所保全者不止一瓶,何遂不少存面目?实与君言:我非人也。以母遭雷霆之劫,深受而翁庇翼;又以我两人有五年夙分,故以我来报曩恩、了夙愿耳。身受唾骂、擢发不足以数,所以不即行者,五年之爱未盈。今何可以暂止乎!’盛气而出,追之已杳。”真乃一刚烈不阿的好女子也!阅至此处,小翠之真性情方才呼之欲出,令人大快朵颐。可见,小翠同狐谐女一样,身上是有反抗精神的,其重情重义实在叫人肃然起敬!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