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世界近代史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历史学)>世界近代史

维也纳会议:

正确答案: 1、背景和目的:随着反拿破仑战争的结束,反法同盟各国的团结难以维系,新的国际格局出现。战胜国各有自己的如意打算,在经历了长时期的破坏性战争以后,各国无力也无意发动一场新的战争。战胜国在维也纳召开了这次国际会议,并形成维也纳体系。它是欧洲各国打败拿破仑后处理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实质上是一次消除法国大革命影响,恢复欧洲封建统治秩序、瓜分拿破仑帝国遗产的会议。
沙皇俄国:扩张领土,建立欧洲霸权;英国:维持欧洲大国的均势,扩大海外殖民地,加强海上霸权;奥地利:力图建立在中欧特别是在德意志的优势;普鲁士:扩张领土,与奥地利争夺在德意志的领导权。
外交策略:①俄国,建立欧洲决定影响的局面,使欧洲各国不可能建立反俄联盟——抑制奥地利,扶植普鲁士,反对过分削弱法国。②英国,不允许通过损害英国海上和工商业霸权的任何措施,争取有价值的战略据点;防止法国东山再起,促成建立反法包围圈;防止俄国势力过大,反对俄国吞食波兰。奥地利试图阻止俄国对欧洲大陆的干预和在巴尔干地区和中欧地区的扩张,维持对意大利、匈牙利和斯拉夫的统治,保持在德意志的优势,对普鲁士怀有戒心。所以,奥地利支持法国的正统主义原则,主张主权在君,反对民族解放运动。普鲁士希望得到莱茵河两岸的重要领地和萨克森全部,严惩法国。但实力不足,依附俄国。在萨克森和波兰问题上交易。④法国,战败国,但扮演重要角色。“我什么也不要,我只给你们带来一样重要的东西——神圣的正统主义原则。”(承认革命前的法国和其他封建君主国是正统王朝,恢复他们的统治权利、政治制度和所属领土)反复强调:法国已经是统治了法国几百年的波旁王朝的法国,法国的领土、权利和威望应该恢复到原俩的状况。法国成为双方争夺的盟友,得到了尽可能维护法国利益的机会。在英国和奥地利的支持下,法国加入“四国委员会”,迅速进入了欧洲列强的行列。
2、内容:1814年9月-1815年6月
焦点是萨克森和波兰。波兰历史上三次遭到瓜分,占领拿破仑后建立了华沙大公国。俄国企图独占波兰,提议把萨克森全部并给普鲁士,以补偿他在波兰的损失,从而俄国和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反对俄国独占华沙大公国和普鲁士吞并萨克森,联合英国。法国害怕普鲁士强大,站在英国和奥地利一边。1815年1月,三国签定秘密军事同盟,如果遭到其他国家进攻,英国供应军火,法奥各出兵15万,力图挫败俄国和普鲁士坐地分赃的企图。
结果,普鲁士占领但泽和波次南;奥地利占领加里西亚,其余由俄国兼任波兰国王。萨克森的2/5割让给普鲁士,莱茵河左岸和威斯特法里亚划归普鲁士作为补偿。
在正统主义原则、遏制原则和补偿原则的基础上,最后议定书:
恢复欧洲许多国家封建王朝的统治。
大国任意处置了欧洲和海外领土。
建立德意志邦联,有34个邦和4个自由城市组成,奥地利导标主持邦联会议,这是松弛的政治联盟。
法国限制在1790年的疆界内,东北边境的17个城堡和要塞由联军占领3、5年,法国承担费用,赔款7亿法郎,并且交出军舰。比利时并入荷兰,尼德兰王国,监管卢森堡公国;确定瑞士为永久中立国。
⑤维持意大利的分裂局面。奥地利主宰了大部分领土,撒丁王
国收回撒伏依和尼斯,合并了热那亚。
为了维护维也纳体系和防止革命的再度爆发,1815年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三过君主签署条约,建立神圣同盟。维护耶稣基督的公正、慈爱和和平,体现强烈的君主主义和教权思想。2月后,三国与英国签定“四国同盟条约”,必须物理维护维也纳总议定书和对法条约。从原则上和行动上成为维也纳体系的支柱。1818年,法国加入。1820年,镇压了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革命。
3、历史地位:
维也纳会议和后来的欧洲政治力量的整合,欧洲第一次在历史上被包括在一个共同的条约体系内。他以5大国均势为基础,君主制度为核心,试图维护欧洲秩序和统治地位的国际关系体系。他没有消除大国之间的矛盾,也没有阻止革命势力的增长和革命的爆发,但是,阻止了欧洲列强之间爆发战争。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