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公共基础)-通用版

睦霖题库>教师招聘考试>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公共基础)-通用版

试述早期改良主义思想的内容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早在19世纪70年代,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和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出现,产生了中国第一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大都由封建文人转化而来,接触过不少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他们继承了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良派的爱国思想和学习西方的进步主张,痛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清朝的腐败政治,希望清政府作些社会改革,找出一条消除外患、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的富强道路,集中反映了正在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早期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陈虬、陈炽、何启、胡礼垣等人。
早期改良主义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主张抵御外侮,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他们“愤彼族之要求,惜中朝之失策”,特别反对签订不平等条约,要求取消片面的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等危害中国最深的侵略特权;谴责和揭露英人赫德把持中国海关、干涉中国内政外交的行径,要求收回海关行政权;认为外国掠夺中国的经济和资源,是中国日趋贫困的主要原因,主张练兵以同外国进行兵战,发展民族工商业以和外国进行商战,郑观应甚至提出商战比兵战更重要:“彼不患我之练兵讲武,特患我之夺其利权。凡致力于商务者,在所必争。可知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他们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谋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出路,以抵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第二,力主革新政治,倡言设立议院。早期改良派革新政治的主张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整饬吏治、裁汰冗员等方面,而是大胆提出设立议院、改革制度等崭新的政治内容。这方面以郑观应的言论最为充分、明确。他曾简要介绍西方各国设有上、下议政院的情况及其优越性,明确主张中国应“仿泰西之良法”。后在《盛世危言》中进一步阐明设议院的好处,认为中国要富国强兵、永保太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王韬、何启、胡礼垣等亦从不同的角度宣扬西方的民主政治,主张设立议院以收伸民志、结民心和富国强兵之效。
第三,批判顽固守旧、批判洋务派仅袭西学之皮毛,而要求进行社会改革。郑观应说:“今之公卿大夫,墨守陈编,知古而不知今。”说他们“泥古不化”,“甘守因陋以受制于人”。王韬指斥顽固派官僚:“至此时而犹作深闭铜拒之计,是直妄人而已,误天下苍生者若辈也。”他们指出,时代变了,形势变了,再想闭关自守,安于一隅是不可能的。他们在认真研讨了西方社会制度后,认识到不变革清政府的封建专制制度,中国就不可能像西方各国那样强盛起来。他们独具慧眼,认为学习西方技艺是次要的,而变革体制是根本性的问题。他们抨击洋务派举办洋务是“小变而非大变,貌变而非真变”,是对西学“仅袭皮毛,而即嚣然自以为足”。因此,他们要求建立一套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治制度,即君主立宪制度,认为中国要富强,必须改变这种腐败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才是长治久安之策。
意义: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但也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反对外国侵略者,却幻想通过谈判取消侵略特权,说明对西方侵略者的本质尚无清醒的认识。他们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但不是要推翻它,而是依靠封建政权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他们大都主张在维护中国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的基础上,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和政治制度。因此尽管早期改良主义思想不彻底,但它相对于仅仅“师夷长技”来说,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根本,也就是制度性的问题,改革的范围更广,程度更深远,是救中国的进一步的探索。早期改良主义的发展、宣传,最终引发了一场维新变法。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