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简明中国古代史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历史学)>简明中国古代史

简述唐代官员的入仕途经。

正确答案: (1)科举入仕
1)常科(每年):常科的名目很多,一般依据应选人的条件和考试内容分为秀才、进士、明经、明法等。唐代科举中最常见的科目是进士和明经。由于唐代科举制考试没有门第出生的限制,为许多下层读书人开辟了一条入仕的道路,有利于国家广泛地选拔经帮治国的优秀人才。
2)制科(不定期):亦称制举,由皇帝特召知名之士举行的考试科目,录取者,可优予官职。唐代科制的科目有博学宏词科、文经邦国科等近百种。考试一策论为主,也考经史与诗赋。科制以开元时期特盛,文宗以后举行的比较少。
(2)门荫得官门荫得官是藉祖先功勋、地位而得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皇亲贵戚和五品以上的中高级官员的子孙,可以通过卫官德跳板,获得入仕资格。一是六品以下官员之子通过番上纳科的办法可以获得参选的资格。此外,还有部分担任过斋郎的子孙,经过一定得年限和考试,也能被推荐到吏部参选。
(3)流外和杂色入流唐代的官吏有流内、流外之分。流外官是指职事官之外的吏职,由吏职出任到职事官就是入流,主要有三类:一是低级办事员如台省的令史、亭长等;二是专门技艺人才如秘书省的楷书手等;三是技术学校的专业人才如历生、天文生等。选拔标准是书、计、时务三条,通过试“判”来查起办事能力,流外入流还要加试一经一史。流外入流是官员入仕最多的途径。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