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哲学史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哲学)>中国哲学史

怎样评价王夫之的自然观?

正确答案: 王夫之(1619-1692年),明末清初哲学家,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集大成者。主要哲学著作有《张子正蒙注》、《周易外传》、《尚书引义》等。
一、气构成天地万物
“天人之蕴,一气而已。”“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所范围也。”王夫之继承并发展了张载的气一元论的学说,认为气是世界的惟一的实体,所谓理乃是气的内在规律,是依附于气的。
二、物质不灭
“车薪之火,一烈已尽,而为焰,为烟,为烬。木者仍归木,水者仍归水,土者仍归土,特希微而人不见尔。”王夫之继承了张载的物质不灭论,更作了进一步的发挥,认为物质本身是不生不灭的。
三、对“诚”范畴的新界说
“诚”原是一个道德范畴,本意是“诚实无欺”。王夫之赋予其新的含义,用来说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真实存在。王夫之强调诚是一个最高的完备的观念。
(1)用“诚”说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诚也者,实也,实有之,固有之也。”“夫诚者实有者也,前有所始,后有所终也。实有者,天下之公有也,有目所共见,有耳所共闻也。”即物质世界是客观实在的,有其客观的变化过程,是人类共同认识的共同世界。表示这世界是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2)用“诚”说明规律的客观性
“诚者则天之道也。二气之运行,健诚乎健,而顺诚乎顺;五行之变化,生诚乎生,而成诚乎成。天固然其无伪也。”即表示客观实在的世界有其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四、“理气”、“道器”关系
(1)理在气中
“气者,理之依也。”“气外更无虚托孤立之理也。”“天下岂别有所谓理?气得其理之谓理也。气原是有理底。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即气是有理的,然而没有离开气而自己存在的理。
(2)“天下惟器”
“天下惟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之道之器也”。“器”指具体事物,“道”是指理而言,即指事物的规律。世界上只有具体的东西是实际存在的,规律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我们只能说规律是事物的规律,不能说事物是规律的事物。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