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00937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睦霖题库>高等教育经济类自考>00937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通货膨胀真的会在中国降临?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1.1%,比上月上涨1.2%,达到2003年的最高水平。2003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0.7%。前三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长8.5%。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4%o主要产品中,原油价格上涨24.9%;钢材价格继续上涨,中厚钢板上20.3%,薄钢板上涨土3.1%,线材上涨14.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5%等。也就是说,无论是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扬,还是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好像向市场透露一个信息,困扰国内经济多年的通货紧缩已经开始缓解,而通货膨胀有可能降临中国。 从2003年国内的经济形势来看,主要表现为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投资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351亿元,同比增长30.5%,比去年同加快8.7个百分点,远远高于2001年和2002年的15.1%和21.5%,是199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这些投资基本上集中投向少数几个行业,如汽车与房地产开发投资。还有少数国有大中型和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如钢铁业投资增长150%/纺织业投资增长626%,均达到了空前水平。而投资快速增长,需求旺盛,导致相关商品及至原材料/燃料等供应不足,是拉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二是2003年以来银行超高速的增长。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21.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7%;狭义货币.(M1)余额7.9万亿元,增长18.5%;流通中现金(MO)余额1.8万亿元,增长12.8%。广义货币M2增幅高于GDP增幅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之和11.5个百分点。同时,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3839亿美元,比年初增加975亿美元,远超出同期91亿美元的进出口顺差与402亿美元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之和。这些时期存款也大幅持续快速增长。到9月末,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0889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6.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5万亿元。而这些都是诱导货币供应过量,通货膨胀率攀升的重要因素。 三是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也是影响国内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2003年以来国内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其中75%左右可能由国家能源价格采解释,而国内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大约50%左右也可以由国际能源价格来解释。一些国际经济组织就此指出,中国对原材料和物料的需求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拉动国际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 假如说我国真的发生了通货膨胀,请说明应采取什么的政策措施?

正确答案: 各国政府都将抑制通货膨胀作为自己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之一,但同样作为调控、目标的充分就业与抑制通货膨胀间却存在着矛盾,在采取政策时必须平衡二者关系。对不同的通货膨胀,可采取如下措施:
(1)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主要是用来抑制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它包括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2)紧缩性的收入政策。要抑制成本推进通货膨胀,应该采取紧缩性的收入政策。紧缩性的收入政策是指通过限制各种要素的收入增长率和调整收入结构,从而限制物价上涨的政策。
(3)人力政策。.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根源是市场的不完全性,由于资源完全缺乏流动性而造成某些部门的高货币工资率在通货膨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有必要采取人力政策。人力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主要内容有:
第一,劳动力再训练;
第二,移民;
第三,提供就业信息。
(4)汇率及贸易政策。在开放的经济中,通过外汇收支的调节作用,也可协调社会总供求的矛盾。根据材料,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应是需求拉动的,因而可以采取第一种措施。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