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哲学史
睦霖题库
>
大学试题(哲学)
>
中国哲学史
心即气
正确答案:
黄宗羲提出“心即气”的学说。认为:“人禀是气以生,心即气之灵处。理不可见,见之于气。性不可见,见之于心。心即气也。”心就是气的灵处,所谓灵处指认识作用。理气关系和性心关系是一致的,性就是理,所以心就是气。“气未有不灵者,气之行处皆是心,不仅腔子内始是心也。即腔子内亦未始不是气耳。”陆象山、王阳明讲“心即理”,认为心外无理,理在心中;黄宗羲讲心即气,也就是认为心外无气,一切存在都是即气即心的。
答案解析:
有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
最新试题
·
明法
·
理解王弼的“以无为本”的思想
·
佛教的基本教义不包括()。
·
翻译: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
·
复性说
·
中国音乐最早是从哪个时代开始的()。
·
道德性命中的命指的是客观世界的偶然性。
·
天台宗的三重观法包括()
·
翻译: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子兼爱,是无
·
下列人物中对辩学的发展贡献较少的是()。
热门试题
·
系辞
·
黄河流域种植的“稷”是()
·
“仁义在身而色不伐”中的“伐”是指()
·
宇宙
·
井卦是《周易》的()卦。
·
虚一而静
·
学术文化的下移兴起了以()阶层为观念主导
·
故
·
韩非的主要哲学思想记载在()一书中。
·
简述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