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植物保护技术植物保护学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农学)>植物保护技术植物保护学

如何选育抗病虫品种?

正确答案: 1)抗虫育种
作物抗虫育种是把符合育种目标的抗源材料通过适宜的育种方法,将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聚合在一起,育成抗虫而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
(1)育种目标论证目标植物应是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作物,目标害虫应是在相当大范围内持续大发生,已成为某作物生产中的重要限制因素,且其他防治措施又难以控制或其他控制措施相当不经济,不安全的害虫。
(2)抗源的搜集抗源即对某一害虫表现抗性的一切植物材料。抗源搜集可以从本*地区,本国开始,搜集当地古老的地方种和正在推广的优良品种以及适应性强的高世代材料,这样育出的品种对当地条件才会有较强的适应性。对外地和国外的品种资源也要有针对性搜集加以利用,以弥补当地品种所欠缺的性状。
(3)抗虫品种的筛选、鉴定可分为田间鉴定和室内鉴定。田间鉴定指在害虫常发地区,将供试材料播于田间,让自然害虫侵袭,从而对大量品种进行抗虫性筛选。室内鉴定是因种种原因不能进行田间抗性鉴定,而采用人工接虫抗性鉴定方法。但需注意的是,用于接虫的昆虫在饲育室内经过数代的反复近交,会降低其致害力和繁殖力。因此,应将野外采集的与室内饲育的同一种生物型混合在一起,促进其异交。
(4)抗性机理鉴定确定植物的抗虫性是属于形态结构抗虫性,还是生理生化抗虫性;是不选择性、抗生性、还是耐害性。
(5)抗性遗传的鉴定通过鉴定抗虫品种的遗传性状,确定是主效基因控制作用还是多基因的综合效应;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
(6)抗虫育种方法未经改良的抗性品系很少具备生产品种的全部优良农艺性状,野生种一般具有较强的抗虫性,而不良的农艺性状明显。因此,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杂交,把抗虫基因导入改良品种,才可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杂种植株,育成优良的抗虫品种。抗虫育种常用的方法有:
①系统分离育种在抗虫材料或品种群体内,寻找性状优良的抗性植株,育成既抗虫又丰产的优良品系,再经过多代繁育便可育成性状稳定的抗虫品种。
②杂交育种包括品种间杂交和远缘杂交。将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作物品种,与抗虫品种进行杂交,选育出既具有优良农艺性状又抗虫的优良品种。
③回交育种即用原优良农艺性状亲本与优良抗虫杂种后代再杂交,以获得性状与亲本相似的抗虫品种。主要是解决因杂交导入抗虫基因而使得原来的农艺性状变劣的问题。
④辐射育种利用辐射技术处理作物品种,产生基因突变,育成抗虫品种。
⑤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利用分子生物技术把抗虫基因导入作物品种,育成抗虫品种,并能遗传给下一代。目前已获得了将Bt杀虫蛋白质基因转入到棉花、烟草、番茄、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体内的抗虫品种。
2)抗病育种抗病育种是通过遗传学方法,在植物遭受严重感染的条件下,经过选择而获得抗病(或耐病)、丰产、优质的品种。包括常规育种和新技术育种。
(1)常规抗病育种包括多种选种育种方法。
①混合选种从自然发病田的高抗植株采种。
②系统选育田间选择高抗单株种子,隔离繁殖,并用病原微生物实行人工接种,以检验其后代的抗性表现。此外,还有杂交育种,轮回选择或回交转育,诱变育种等常规抗病育种方法。
(2)现代新技术育种主要是组织培养和分子生物技术。
①组织培养技术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植物原生质体、细胞、组织、器官等进行培养,以获得具有抗性基因的植物。这种方法对不易经种子繁殖的抗性作物见效快。
②分子生物技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改造植物基因,创造新的抗源。此项技术已在烟草、番茄、马铃薯和大豆等作物上得到应用。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抗性品种,在向生产推广过程中,还必须注意抗性品种的保持和合理利用。一是要做好抗源轮换工作,不断培育出具有抗性基因的新品种;
二是要做好抗源聚集工作,培育多抗性品种;
三是利用品种群体内抗性基因的多样化来抵抗多种病菌生理小种和害虫生物型,并能控制其群体的发展和致害性的变异,以延长品种的抗性;
四是在利用抗性品种的同时,配以其他防治措施,以提高抗害品种的效果;
五是合理布局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品种,防止遗传基因相同或相似的品种大面积连年种植,以维持品种的抗性。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