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民间文学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文学)>民间文学

分析民间小戏《二人台》的内容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河曲、保德两县位于晋西北晋、陕蒙三省交界地区,二人台是这一带的地方小戏。传统的二人台剧目约有200多个,内容多取材于劳动民众的现实生活,富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走西口》就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劳动人民血与泪、苦与恨、情与爱的真实写照。“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由于这里地瘠民贫,加上封建统治阶级的层层盘剥,广大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口外”谋生。“西口”指杀虎口,因位于长城的另一通道口——张家口的西面,故称“西口”,内地人经过山西北部的杀虎口,跨越长城,到察哈尔、绥远等地,即今河套、后山一带去谋生,俗称“走西口”。
二人台《走西口》创作于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反映山西遭受大旱灾后,太春和玉莲这对新婚夫妇,为生计所迫,忍痛分离的情景。整出戏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不是以故事诱人,而是以细节出戏,以真情感人。从唱腔音乐来看,既有明快的欢唱,又有气势磅礴的悲声,还有如泣如诉的对歌,字字血,声声泪,扣人心弦。整出戏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新婚少妇孙玉莲满怀希望和喜悦的心情,等待着太春借粮归来。第二部分着重写太春没有借回粮食,想远去西口谋生,但又怕玉莲不同意的矛盾心情。夫妻二人一个要走,一个想留,矛盾冲突随之展开。第三部分写玉莲知道留不住太春,不得不帮助丈夫收拾行装,送他上程,临别前对丈夫千叮咛,万嘱咐,通过人物的对唱表达了夫妻二人情深意浓、恋恋不舍的心情:“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实难留,怀抱着梳头匣,给哥哥梳梳头”。清朝男子留长辫子这是特有的服饰习俗,梳完辫子然后送到大门口,对离家后的衣、食、住、行都作了叮嘱:“吃饭你要吃热”、“喝水要喝长流水”、“走路要走大路”、“住店要住大店”、“坐船要坐船舱”,凡是做妻子应想到的都想到了,一般妻子想不到的她也想到了,一桩桩,一件件关怀备至,体贴人微。临到分别的最后一刻说出了一个纯洁少妇最担忧的事情:“哥哥你西口外行,不要贪花红,恐怕你变了心,忘了妹妹好恩情。”她谆谆告诫丈夫不要沾花惹草,没有感情基础的“朋友”是不牢靠的:“有钱是朋友,无钱下眼瞅,总不如小妹妹,年长日子久。”这使我们想到,《西厢记》里莺莺与张生分别时也说过:“你却休提金榜题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其意境,其情感远不及《走西口》深沉。这一部分通过叮嘱的全部内容,描写夫妻难舍难分的全部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朴多情、温柔细腻的农村妇女形象。第四部分是一个简单的尾声,太春与玉莲终于分手了,当太春“走出二里半,扭回头来看”时,“了见小妹妹,还在房上站”,这真挚、素淡的粗线条勾勒,可以给观众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为眼前那凄苦动人的场面洒下一掬同情的泪水。难怪二人台《走西口》在华北地区广泛流传,久唱不衰!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