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书法知识竞赛

睦霖题库>艺术文化生活娱乐知识竞赛>书法知识竞赛

清中晚期的碑学派中哪一位书法家的行书成就较高?其生平和书法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 可推何绍基。清代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比较特殊的时期。由于康熙、乾隆皇帝极力推崇董其昌和赵孟頫的书法,结果书法写得越来越甜俗单薄。使帖学走到了穷途末路,当时科举考试还规定必须用一种名叫“馆阁体”的书法来答卷,如果不能写“馆阁体”,即使文章再好也不予制卷。这种“馆阁体”规定要写“乌”(墨色一律黑浓)、“方”(结字齐整,章法排列如算盘珠)、“光”(点画光滑不见运笔起落痕迹),因而完全失去了书法自然潇洒的天趣。在这种情况下,阮元等著名学者和书法上的有识之士倡导学习北魏碑书,同时也推崇秦、汉石刻书法,以彼之雄强朴茂来挽救书风的衰靡,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著名书法家何绍基,就是这样一位坚定的探索者和成功的实践者。
何绍基(公元一七九九——一八七三年),湖南道州县人。字子贞,号东洲,又号蝯叟,道光丙申(一八三六年)进士,官编修。他博涉群书,关于经、史、子籍均有著述,尤精小学(古以文字训诂为学经史子籍之初步,故称小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对书法沉醉数十年不辍,并且学古能化,自成面貌。何绍基的书法初从颜真卿入手,结构开拓,点划雄强。作书用回腕法,以通身之力逆势行笔,甚得北魏书法神韵。何绍基学北魏书法能心摹手追,上溯到周、秦、两汉的古籀和篆、隶,并能从中探索出书法艺术演化的延续性。他“肄书泛滥六朝”,“于北碑无所不习”,尤其得力于《张黑女墓志》,臻沈着之境。他学汉隶得其旷达;他学欧阳通取其险峻;并能以临碑之法写行、草书;又以临帖之法写北碑,既显风华,又不板实。他浸淫颜真卿书《争座位帖》、《裴将军帖》,融化成自己“沉雄而峭拔,肆姿中见逸气”的行、草书,确是一个能融碑、帖之长而自成风范的书法大家。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