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文学理论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文学)>文学理论

简述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的二重性特点。

正确答案: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是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但在不同作品中,人物和情节的关系不尽相同。在有些情节小说中情节是中心,人物不过是为了构造情节而设置的,本身见不出完整的、活生生的真实性格特征来。产生这种分歧的根源在于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的二重性特点:行动元与角色。从不同角度看人物,会发现人物同时具有“行动元”和“角色”两重属性,行动元是情节的动因,表现为人物“做什么”,角色是形象的基础,表现为人物“怎样做”。行动元指人物作为一个发出动作的单元(行动“元”),在“做什么”,从而构成矛盾的一方,起推动整个事件发展的作用。如《西厢记》等才子佳人小说,总由几个相似的行动元构成:张生一类故事结局的追求者;莺莺一类被追求的对象;红娘一类帮忙者;老夫人一类有权势的反对者;郑恒一类的小人、破坏者。角色指人物特征的各方面统一而形成的独立的性格,在故事中“怎么做”。成功的角色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普遍的共性,并能揭示出社会的某种本质(“角色”就是常说的“形象”,成功的角色即“典型人物”)。人物具有“行动元”与“角色”二重特性,但二者不总是重合的。有时一个行动元由几个角色担任。如《西游记》中,许多妖魔,角色、性格不同,但同属一个行动元,即取经的阻碍者,而唐僧师徒四人构成一个行动元,即“取经者”。反之,一个角色也可能包括几个行动元,如猪八戒、白马等,都先是取经的阻碍者,后来又变成取经者。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