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福建知识竞赛

睦霖题库>省市地方性知识竞赛>福建知识竞赛

简述福建教育久盛不衰的表现?

正确答案: (一)地方官吏的支持和倡导。地方官吏对教育是否重视,对教育的兴衰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所幸的是,主福建的地方长官,大都对教育很重视,对推动福建的教育采取了积极措施。
(二)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师。这些教师主要是一些教书为业的教育家。每个朝代都有这样一批教育家,仅宋代,就有罗从彦、李侗、朱熹、李光朝、蔡立定、黄干,其中朱熹从事教育五十多年,提出了七大教学原则,其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对整个封建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三)科举的久盛不衰。我国正式开始以试策取士,始于隋,唐代开始大兴。虽然唐五代福建还处于开发阶段,人口仅七十万左右,但已有74人中进士;宋代共有7607人中进士,22人为状元,按人口比例,为全国第一,并创造出不少奇迹。以莆田县为例,曾同科文武两状元,连科三状元,囊括一榜前四名等,均为全国前所未有。元代福建有76人中进士,高于汉人南方各省。明代福建有2410人中进士,在全国仍名列前茅;其中竟然出现一榜三及第皆闽人这种绝无仅有的事。清代福建有1337人中进士,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科举业的兴旺,大大推动教育的普及。
(四)家族对教育的重视。福建的家族大都注意族人的教育,并形成了以读书为光荣,以不读书为可耻的族风。自可考科举出人头地后,又不忘荫蔽本族,或出资赞助,或激励族中士子苦读,大大推动了教育。
(五)多种类型的学校。福建历代办学有多种形式,除了官办的府学、州学、军学、县学、或官、或民、或半民半官的各种书院、私塾等外,还有多种类型的学校,以满足各种不同阶层人民的需要。
(六)刻书业的繁荣和藏书的丰富。闽刻书业始于五代,后随着读书应试风气与日盛行,再加上福建造纸原料丰富,所以刻书业鼎盛于宋元明,无论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都在同行业中独占鳌头,长期不衰。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