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心理学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理学)>心理学

试述关于语言习得的理论争议。

正确答案:心理学关于儿童语言习得一直存在两类有争议的理论解释:一类强调后天学习的作用,另一类则强调先天遗传因素的作用。
(1)后天学习决定论
这类理论包括巴甫洛夫学派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以及摩尔的模仿说。它们并非专门的语言获得理论,而是从一般行为塑造的观点解释儿童语言的获得。后天学习论难以解释儿童语言获得的全过程。
①巴甫洛夫学派认为,儿童获得语言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第二信号刺激与第一信号系统形成暂时神经联系,即语词的声音和具体事物的形象建立起联系;接着是第二信号刺激物之间形成暂时神经系统,即语词之间建立起联系。而这种暂时神经联系则是通过强化(具体事物的强化或语词强化)建立起来的。这一理论虽然指出了人类条件反射与动物有质的区别,但仍然强调儿童获得语言是学习强化的结果。
②斯金纳把语言看成是一种行为,认为儿童习得语言行为就像老鼠按门闩形成操作条件反射一样,即儿童的语言行为是通过食物或别人的语言声音、手势的强化而习得的。当儿童与成人相互作用时,儿童做出的语言行为如果受到听话人的奖赏(赞许、微笑),他就会再做出这种语言反应;如果受到听话人的惩罚(气愤或不高兴的评论),他就会回避这种语言反应。
③与条件反射理论相类似的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靠模仿成人的语言来学话的。后天学习在儿童语言获得中是起作用的。词汇意义的一些方面可以通过经典条件反射而获得。
(2)先天遗传决定论
在语言习得的问题上,心理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与后天学习论针锋相对。按照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的观点,语言基本上不是习得的,而是天赋的。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加工语言符号的大脑内在机制,随着儿童的发展,这种内在机制在一定的条件下被激发,儿童即能自然获得语言。
乔姆斯基的语言天赋论很难获得直接的证据,不过可以得到下列几方面的旁证:
①语言发展的顺序基本一致。比较语言学的研究结果发现,不同语言的民族,尽管生活方式不同,学习语言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儿童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发展规律是一致的。
②儿童语言的独创性。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先出现一些从来不曾见诸成人语言的句式,而且较常见到的情况是,成人模仿幼儿的句式来和儿童交谈,并不总是要求幼儿模仿成人的句式。
③儿童对待不规则变化的情况。
④儿童语言习得的关键期问题。儿童学习说话有着明显的关键期,即在特定年龄段很快能学会,过了这个年龄再学就很不容易了。
(3)语言的习得是先天遗传和后天学习相互作用的产物
人脑不同于动物的脑,只有人脑才能习得语言。同时,儿童学习语言也存在着关键期。语言习得是受先天遗传和成熟因素制约的,经验对语言习得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个正常成人所具有的关于某种语言的知识是他长期同这种语言环境接触的结果。语言的表达和接受的方式是由于说话人、听话人同语言社会相互交往而形成的。事实表明,儿童语言的获得既依赖于人脑独特的生理机制,也依赖于后天的学习条件,是两者相互作用的产物。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