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睦霖题库>执业医师考试>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病例摘要: 江某,女性,30岁。2013年12月10日初诊。 产后发热恶寒,小腹疼痛拒按,恶露初始量多继则量少,色紫暗,或如败脓,其气臭秽,心烦不宁,口渴喜饮,遂来就诊。刻下症:发热恶寒,小腹疼痛拒按,恶露初始量多,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脉数有力。 查体:T37.6℃,P99次/分,R21次/分,BP120/76mmHg。神清,精神差。下腹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4.5×109/L,中性粒细胞:82%,淋巴细胞:20%。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产褥中暑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新产血室正开,百脉俱虚,邪毒乘虚内侵,损及胞宫、胞脉,正邪交争,致发热恶寒,高热寒战;邪毒与血相搏,结而成瘀,胞脉阻痹,则小腹疼痛拒按,恶露色紫暗;热迫血行则量多,热与血结则量少;热毒熏蒸,故恶露如败脓,其气臭秽;热扰心神,则心烦不宁;热为阳邪,灼伤津液,则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脉数有力,为毒热内盛之征。
西医诊断依据:
患者产褥期内出现发热、下腹疼痛、恶露异常为主要表现,检查时见体温升高,脉搏变快,小腹疼痛拒按,下腹有压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西医鉴别诊断:
产褥中暑:发生于炎热夏季,多为产妇在产褥期处于高热闷热环境中,因体内余热不能及时散发而引起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的急性热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心悸、发热,甚至谵妄、抽搐、昏迷。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产后发热
中医证候诊断:感染邪毒证
西医诊断:产褥感染
中医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剂: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野菊花15g;金银花10g;蒲公英10g;紫花地丁10g;五灵脂10g;蒲黄6g;丹皮10g;赤芍10g;连翘10g;葛根10g;柴胡15g;当归10g;紫背天葵10g
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清除宫腔残留物,脓肿切开引流;给予恰当的合理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加强营养。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