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历史学)>中国近代史纲要

什么是“百日维新”?它为什么会失败?又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正确答案:(1)1898年(夏历戊戌年)中国维新派在清光绪帝支持下推行的革新运动。又称戊戌维新、戊戌变法。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希望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推行政治、经济改革,争取国家富强。光绪接受维新派改革方案,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维新。在103天里颁布数十条维新诏令,因而被称为百日维新。(公元1898年6月11日,清光绪皇帝向全国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接受改良派的政治主张,宣布变法,实行新政。新政从6月11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共103天,所以称“百日维新”。由于这一年是中国农历的戊戌年,所以又称“戊戌变法”。)
(2)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上还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的势力更是非常微小。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历史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鼓吹民权并提出开议院的主张,要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虽然未能成功,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推动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3)教训: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