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

睦霖题库>其他资格考试>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那些?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正确答案: 一、客观因素:1.存在相同成分的学习内容。有关学习迁移理论表明,两种学习内容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的相同点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通过运用学习内容中存在的相同成分促进学习迁移一般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2.较高概括程度的已有知识。已有知识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或结构性是学习迁移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二、主体因素:1.学习者的技能和策略掌握水平。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也需要一点的认知活动中所需要的模式识别能力和操作步骤的执行能力,以及认知活动中必要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此外,认知策略也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2.学习者的迁移心向。心向是指限于一种活动而指于该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学习迁移的心向是指学生随时将已学的知识迁移到新场合的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心向的产生有利于学习迁移的实现。
如何促进:
一、合理安排教材,科学确定教学目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高校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合理安排教材,突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要注意教材的整体性、有序性、概括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在确定教学目标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不仅对某门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有全局观念,而且对某一单元或某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也必须从所要构建的心理结构的整体出发来考虑,把一个单元或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作为整个课程目标的组成部分。二是序列性原则。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创造了条件。
二、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根据学习迁移规律的要求,应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就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则、基本方法、基本态度等。学生只有透彻地掌握概念、原理和原则,才能在类似的学习中灵活的运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程序的安排既包括宏观方面的整体安排即学习的先后顺序安排,也包括微观方面的每一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
三、指导学生合理编码,科学组织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充分考虑如何让学生进行合理的信息编码,要运用有利于学生以后能够更加灵活地提取信息的方法来传授知识、组织教学。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要引导学生将新知识和已经掌握的知识以及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新知识能够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之中。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创设利于迁移的学习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取那些原理、原则的具体运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讲解和学习。使学生脱离学习原理、原则的背景,把握其实质,并能在遇到该原理、原则适用的背景时,准确地运用原理、原则去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达到对原理、原则的去背景化,防止学生对某一原理、原则理解和运用的呆板化。教师只有从实际出发,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学生把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才能学得生动活泼,达到融会贯通。并且要多鼓励学生去发现和掌握学习情境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的相同要素,这样才能取得较大的迁移效果。
五、进行有效的对比学习,促进迁移的发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情境的相似、感觉模式的相似和知识技能之间的相似会促进学习的迁移。相似而不同的知识,要特别进行对比学习。在实际学习之中,知识之间的联系往往在于事物的内部,这就要求学习者要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学习者要培养这样的能力,就需要尽可能多地进行练习,通过分析、对比来发现学习材料之间的同一性或相似性,从新旧知识中挖掘出共同因素,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并逐渐形成寻找事物之间相似性的习惯。
六、运用教学方法促进迁移,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要依照学习迁移的规律选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引导大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自己在事实材料中发现规则,概括总结出基本原理。这样,可以使大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的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其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原理或规则的迁移,这是迁移训练的最有效方法。当今信息社会,终身学习已是一种生存方式。这就要求大学教学不只是要让大学生掌握一门学科或几门学科的具体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即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或方法。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指导对迁移有重要影响。向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可以明显地提高学习迁移的效果。
七、帮助学生建构迁移心向,利用学习策略促进迁移。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心向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养成对问题认真分析的态度,根据问题的特点采取灵活的解决方法,防止心向对学习的干扰。教学方法是促进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学生的学习策略在迁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八、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促进迁移。心理状态是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复合体,对学习迁移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的干扰作用。心理状态如果表现为有信心,适度紧张感与焦虑感,斗志旺盛,意志坚强,就会有助于迁移的实现;反之,缺乏信心、过度紧张、恐惧,意志脆弱,注意力涣散等都会妨碍迁移的实现。在大学生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时具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细致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力,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决心,愉快的学习情绪,端正的学习态度,广泛的学习兴趣等优良的心理品质和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习的积极态度。在每次学习前,也应注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避免不良情绪、反应定式等消极心态产生的消极迁移。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让他们相信自己的实力,努力地从现有的知识网络中去找寻与新问题的连接点,以创造出迁移产生的条件。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