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自然科学知识竞赛

睦霖题库>科普知识生活常识知识竞赛>自然科学知识竞赛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正确答案: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国际社会就已经意识到生物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生物资源面临的威胁,并已着手开展生物资源的保护。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各国政府签署了若干地区性和国际协议以处理如保护湿地、管理国际濒危物种贸易等议题,这些协议或议题的出台,尽管未能彻底扭转生物资源退化的趋势,但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也为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基础。例如,其中关于捕猎、挖掘和倒卖动植物的国际禁令和限制并已成功减少了滥猎、滥挖和偷猎行为。虽然当时并未使用“生物多样性”一词,但事实上也为后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诞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地球上的生物资源在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认识到生物多样性是属于全球的财产。生物多样性不仅对当代,对子孙后代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而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当时全球的物种和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物种灭绝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为了应对这一情况,1988年11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织专家成立一个生物多样性特设专家工作组,开始探讨签署一个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国际公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于1989年5月又成立了一个技术和法律专家特设工作组,专门负责起草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国际法律文件。到了1991年2月,技术和法律专家特设工作组改名为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并继续文本的准备工作,1992年5月22日内罗毕会议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协议文本》,工作组的工作也随之终结。1992年6月5日,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即里约地球峰会)上,《生物多样性公约》开放签署,开放签署期一直持续到1993年6月4日,期间共有168个国家签署了公约。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