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历史(统考)

睦霖题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证历史(统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封建的君臣关系趋向瓦解,封建等级制日益败坏,各等级之间的流动日益加剧。礼崩乐坏,下克上,公室衰而私门强大,一些国家的卿大夫逐渐取得了国君的地位。--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安抚使除外。--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除材料内容之外,战国时期其他领域还有哪些重大变化? (2)材料二中所说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哪些进步性? (3)材料三中的地方官制有何显著特点?该设置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正确答案: (1)实质问题:宗法制、分封制趋向瓦解。重大变化:铁质工具取代了木质、石质工具,土地私有制取代了国有制,私学和各种思想流派兴起。
(2)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进步性:以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中央政府(皇帝)掌握地方人事任免权;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地方服从中央;军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
(3)特点: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分散地方官吏的职权。作用:结束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