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伤寒论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医学)>伤寒论

《伤寒论》的利水法有哪些?各自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 水饮是人体内水液代谢异常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常随其停留部位及兼挟不同,而产生多种病证。《伤寒论》六经病证中往往因挟有水饮而使病情更加复杂,或导致多种变证。因此张仲景审证求因,随证治之,灵活应用各种利水法。综合《伤寒论》对利水法的应用,可归纳为攻逐水饮法、通阳化气利水法、温阳利水法、滋阴利水法等。
(1)攻逐水饮法适用于体内水饮结聚较重,邪实而正气不衰者。
①峻逐水饮法见于152条,适用于水饮僻积胸胁之悬饮证。临床以心下痞硬胀满,牵引胸胁疼痛、咳唾呼吸辄加剧,干呕短气等为辨证要点。因水饮癖积,非峻剂不足以祛除,故十枣汤峻逐水饮。
②泻热开结逐水法见于原文131,134~137等条。适用于邪热内陷,与水饮结聚于胸隔之热实结胸重证。临床以胸隔、心下疼痛、
按之石硬,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短气躁烦、发热或潮热,不大便,舌上燥而渴,脉沉而紧或沉迟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大陷胸汤泻热逐水开结。
③泄热散结逐水法见于原文395条,适用于伤寒大病之后,病势虽减,但仍有湿热壅滞于里,水气内结下焦不行者。临床以小便不利,腰以下肿甚,如双下肢膝、胫、足跗皆肿,按之陷而不起,或大腹肿满,或胁下痞坚,或大便不爽利,烦渴,舌苔黄腻,脉沉实有力等为辨证要点。此仍属湿热壅滞之水肿实证,祛邪务尽,遵“腰以下肿,当利小便”之原则,用牡蛎泽泻散泄热逐水,软坚散结。
④温寒破结逐水法见于141条“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白散”。本法适用于寒邪与水饮凝结于胸膈脘腹之寒实结胸证。临床以胸胁或心下硬满疼痛、咳喘气逆、短气、畏寒喜暖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三物白散驱寒逐水破结。
(2)通阳化气利水法见于71、74等条。该法适用于太阳表证未罢,部分表邪循经入腑,影响膀胱气化不行之下焦蓄水证。临床以烦渴饮水而渴不解,小便不利,少腹里急,伴发热恶风寒,脉浮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五苓散通阳化气,利水解表之功。
(3)温阳利水法阳虚水停是水饮病最重要的病机,故温阳利水则是最常用的治法。本法主要针对阳气亏虚、温运失司,水津不布而内停为患者。然随阳虚脏腑不同,具体又有以下四种:
①温中化饮利水法:见于73,127、356条。适用于胃阳不足,中焦停饮证。临床以心下悸,小便下利,口不渴,甚则肢厥等为主要表现。治用茯苓甘草汤温胃化饮,通阳利水。
②温通心阳,化气利水法:见于65条。适用于上焦心阳亏虚,下焦寒水妄动者。证见心悸、脐下悸动、欲作奔豚、小便不利等。治疗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温通心阳,化气利水。
③温阳健脾,化饮利水:见于67条。适用于脾阳亏虚,温运失司,水无所制而停饮者。临床可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眩,心悸气
短,小便不利,甚则肢体浮肿,纳差便搪,脉沉紧等。治疗用苓桂术甘汤温阳健脾,化饮利水。
④温肾阳,利水气:见于82、316条。适用于少阴肾阳虚弱,水无所主而致水气停聚,内外泛溢证。临床见心悸气短,头眩、四肢沉重疼痛,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身目闰动,振振欲擗地,或腹痛下利,咳嗽呕逆,畏寒肢冷、脉沉弱等。治疗用真武汤温肾健啤,化饮利水。
(4)滋阴清热利水法见于223、319条。适用于阴津亏虚之水热互结者。临床以小便不利,短赤涩痛,发热,渴欲饮水,肢体浮肿,或心中烦不得眠,或下利,舌红苔黄或少苔,脉细数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以猪苓汤淡渗利水,清热养阴并用,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敛邪,攻补兼施,合奏滋阴清热利水之功。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