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02980伤寒论

睦霖题库>高等教育医学类自考>02980伤寒论

阳明病下法禁例有哪些?

正确答案:《伤寒论》指出阳明病下法禁例主要有:
①伤寒呕多,病在胃腑,病势向上者禁用攻下。见于204条。“呕多”指呕吐频繁。“有阳明证”,有三种情况:其一,太阳阳明兼病,太阳之邪未解,内干阳明胃腑,因而呕吐者,当以解表为主,兼以和胃降逆。例如33条葛根加半夏生姜汤证。其二指阳明里热,壅聚于胃脘,胃气上逆所致。其三指少阳阳明兼病,邪干胃腑,因而呕多。例如103条大柴胡汤证。上述三种情况病位偏高、病势向上,而非肠腑燥结里实,故皆不可单纯攻下。
②阳明病,病位偏上,心下硬满者禁下。见于205条。阴明病可攻下之证,为燥热结实于肠,而腑气不通。临床以腹满硬痛或绕脐痛拒按、不大便,潮热谵语等为特征。今虽为阳明病,但仅见心下硬满,且无腹部见症,说明其病位偏上,为无形邪热壅滞胃脘,而非有形燥结阻滞在肠故不可攻下。
③阳明病,经热而满面通红者禁下。见于206条。阳明病满面通红,是无形邪热炽盛于阳明经表所致。此时阳明邪热虽盛,但腑实未成,治宜用清法,禁用攻下之法。若误用攻下,必会损伤脾胃,亦使邪热内陷,造成变证。
④三阳合病而表邪未解,里实未成者禁下。见于189条。本条虽冠“阳明中风”,而从症状来看,实为三阳合病。如“发热恶寒,脉浮而紧”,是太阳表邪未解;“口苦咽干”,是邪在少阳,胆火上炎;“腹满微喘”,是邪犯阳明,热壅气滞。本证腹满微喘,虽为阳明里证表现,但无潮热、谵语、不大便等症,说明里热不盛,腑实未成,况且表证未罢,少阳证又在,故不可下。若误用下法,则表邪内陷,中焦气机不畅,而使腹满加重,津液耗损则小便难也。
⑤阳明病,胃中虚冷者禁下。见于194条。阳明病,不能食,有胃中虚冷与热结腑实之别。阳明腑实之不能食,必伴见潮热、谵语、腹满痛、不大便等症,自宜用承气汤攻下;而今之不能食,则因“胃中虚冷故也”,治宜温中健脾,而不可苦寒攻下。
上述禁下诸证,仅属举例而言,实际不限于此五种。概言之,苦寒攻下法仅适用于阳明腑实证而正气不虚者,凡不属于阳明腑实证者,皆不可攻下。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