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书法知识竞赛

睦霖题库>艺术文化生活娱乐知识竞赛>书法知识竞赛

帖是如何发生与流行的?

正确答案:汉代的陈遵是王莽时期有名的书家,《前汉书·陈遵传》称他“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弆以为荣”。这是有关帖的最早记载。后来,人们喜爱收藏书家的手迹,视为珍秘,成为社会俗尚。在西晋时,张芝、钟繇、索靖、卫瓘等书家的片纸只字,都为士大夫所宝爱,永嘉之乱,世家巨族纷纷南迁,有名的政治家王导就把钟繇的《宣示表》置衣带过江。还有王廙,他是王羲之的叔父和老师,也把索靖的《七月二十六日帖》,四迭衣中以渡江。至于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的手迹,当时就被人们珍重,流传的王羲之书成换白鹅、王献之书衣被争夺等故事便可说明。后世更把二王手迹视若拱璧,桓玄尝把羲之的书法精品装置成一帙,常置左右,在战乱中,虽甚狼狈,犹以自随,直到篡晋将败,才尽投于江中。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的字,挟帝王之势,搜罗右军书法,甚至不惜手段,派肖翼去赚辨才和尚秘藏的《兰享》,以至用《兰亭》殉葬。这些都是有关帖的秘闻轶事。要使古人手迹广以流传,就得需复制。在刻帖未发明之前,复制古人墨迹有四种方法:一是临摹;二是双钩廓填,即是以纸覆其上,把下面的名迹钩出轮廓,然后再填墨;三是用硬黄钩摹,硬黄据说是置纸于热熨斗,以黄腊涂匀,纸即成半透明,便于摹写;四是用响拓,响拓是在暗室中开一洞如碗大,悬古帖与纸在其洞口、照样映摹。现在保留下来就有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的《兰亭》临摹本和王羲之《丧乱帖》、《孔侍中帖》等双钩廓填本。最早刻汇帖应是在五代南唐时,先主李昇检取宫中收藏的前代名家墨迹命人钩摹上石,这就是后世所言的《昇元帖》。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