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文化要略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文学)>中国文化要略

简述方向迷信和颜色迷信的由来。

正确答案: 究其根源,还是古人的天地崇拜,战国末期又渗入阴阳五行观念,逐渐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方向和颜色迷信。 
可以认为,以南向、东向为尊和以红色为贵,源于古代的日神崇拜;以黄色为尊,则源于古代的地神崇拜。太阳从东方升起,至中午而处于正南,它的火红的颜色、炎热的高温和正南的位置,给古人以神秘莫测的感觉,由此,古人产生了对太阳的崇拜。日神崇拜是人类最早、最大的自然崇拜之一。我国古代祭祀的东皇太一、东君,其实都是太阳神。屈原的《楚辞》里还有专门描写东皇太一的篇章。神话传说中的伏羲(即太昊)也是太阳神的转化,古代所祭的“昊天大帝”也应当指太阳神。 
商周以来流行四方神的观念,并以四季与四方神相配,构成四帝四佐体系:东方为春,其帝太昊,佐神句芒;南方为夏,其帝炎帝,佐神祝融;西方为秋,其帝少昊,佐神蓐收;北方为冬,其帝颛顼,佐神玄冥。阴阳五行学说流行后,又于中央置大神黄帝,佐神后土,并以五行、五色与之相配,构成五帝五佐的体系。东方青色(苍色),西方白色,南方红色,北方黑色,中央黄色。古人认为,东方的青色象征万物生长,而南方的赤色象征万物茂盛。古书中对春夏二季的评价很高,如春天又叫“芳春、青春、阳春”;春景叫“媚景、和景、韶景”;春风叫“柔风、惠风”;春时叫“嘉时”;春辰叫“良辰”;夏天叫“朱夏、炎夏”;夏风叫“炎风”等。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中国人对南向与东向、红色与青色产生了迷信。西向与北向、白色与黑色则截然不同。西方的白色属秋,北方的黑色属冬,古人认为秋收冬藏,万物凋谢,生命接近尾声和消亡,带给人的是悲叹和哀伤。古书中称秋为“白藏”,即气白而收藏万物,故秋天又叫“素秋”,秋风为“素风、凄风、悲风”;甚至古代的斩刑也规定在秋天进行,古人在秋天常生感伤情绪,逢秋则悲,白色因此象征不祥。冬天也不好,风是“寒风、哀风、阴风”;景为“寒景”,所以黑色也不招人喜欢,与黑组成的词如“黑帮、黑社会、黑名单”等都是很不好的。 
黑色之所以成为最尊贵的颜色,主要是因为古人对地神的崇拜,但也深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五行观念产生以后,土居中央,黄色成为中央之色,其神为黄帝,而黄帝又是传说中的华夏族祖先。这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念,非常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黄色因此受到历代推崇,终于独尊于诸色之上,与其他颜色一起,形成中国特色的色彩序列和等级:黄、红、青、黑、白。这一序列,也正是中国古代服饰色彩的序列,只不过在红前加了紫,在黑前加了绿罢了。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