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古代汉语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语言学)>古代汉语

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沈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正确答案: 诗人对景物的感想,引起的联想是无穷无尽的;在万千的现象中流连忘返,在听到看到的范围内沉思吟唱。描写天气的形状,既要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婉转起伏;描绘景物的色彩和自然的声律,又要联系自己的心情来回思考。所以用“灼灼”来形容桃花的鲜艳,用“依依”来表尽杨柳的形貌,用“杲杲”来描绘太阳出来时的形状,用“瀌瀌”来比拟下雪和下雨的样子,用“喈喈”来描绘黄鹂鸟的鸣叫,用“喓喓”来学虫子的叫声。“皎日”、“嘒星”,一个形容词就把太阳和星星形容尽了;“参差”、“沃若”,一个连词就把荇菜和桑叶的形状的样子描绘了出来,上面的这些例子都是用少数字来概括众多的事物,把事物的情感和形状毫不遗漏地描写出来了。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