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民国史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历史学)>民国史

简述“新生活运动”的目的、内容及结局。

正确答案: 内容:新生活运动(简称新运)指1934年至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推出的公民教育运动,横跨八年抗战。新运虽然标榜“新”生活,内容却是“旧”的儒家伦理思想。新运最后因中华民国政府于1949年内战失利「暂停办理」,无疾而终,总体成效不大。1934年蒋介石在对中国工农红军连续发动军事“围剿”和在国民党统治区实行文化“围剿”的同时,在中国江西省城南昌发起的所谓重整道德、改变社会风气的运动。因其从改造国民的日常生活入手,所以命名为新生活运动。目的在于用封建的伦理纲常来控制人民的思想和言论行动,用生活细节的要求来转移人民对政治、社会问题的不满,以反对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维护国民党的统治。
新生活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①以礼、义、廉、耻为基本准则。礼为四维之首,就是规规矩矩,不犯上作乱。
②从改造国民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做起。规定要拔上鞋跟,扣齐钮颗;走路靠左,胸部挺起;和洽邻里,同谋公益等。
③以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为标准。在一个政府,一个主义,一个领袖之下,绝对统一,绝对团结,绝对服从命令。
④以生活艺术化、生产化、军事化,特别是军事化为目标。随时准备捐躯牺牲,尽忠报国。
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在南昌成立了新生活运动促进会,自任会长;7月1日,又成立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自任总会长。1934年7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全面推行时期。其间,新运总会由南昌迁到南京,聘请何应钦、陈果夫、张群等33人为指导员,又增设妇女指导委员会,以宋美龄为指导长。在全国各省、直辖市、各县设立分会或支会。这一运动受到革命者和进步人士的反对和抵制,未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实际收效甚微,抗日战争爆发后逐渐停止。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