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100907生物制药专业

睦霖题库>高等教育医学类自考>100907生物制药专业

学习和掌握有关心血管活动体液调节的知识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有何指导意义?

正确答案:(1)RAS与高血压的治疗
研究表明,高血压发病过程中,RAS被过度激活,整个链式反应的产物AngⅡ生成过多。血液循环中过多的AngⅡ直接引起血管收缩,血管壁增厚,使血压升高。组织中过多的AngⅡ引起组织器官产生长期的损伤,将导致器官发生结构的重塑。由于AngⅡ在高血压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果能使体内的AngⅡ减少或是抑制其生理学作用,那么就可以达到降压和保护心、脑、肾的目的。基于上述设想所研发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ngiotensin Ⅱ recepto blockor, ARB)为目前治疗高血压的两类常用的药物,肾素抑制剂(direct renin inhibitor, DRI)为新进研究开发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1) ACEI:ACEI可以温和、持久地降压,同时对靶器官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为世界卫 生组织和我国“高血压治疗指南”的一线抗高血压药。ACEI,主要通过抑制RAS中的ACE而明显减少循环AngⅡ水平,从而发挥控制血压,保护靶器官的作用。ACEI不仅抑制血液循环中的ACE,而且抑制组织中的ACE,使AngⅠ不能转化为AngⅡ,因此阻断了病理状态下AngⅡ过度产生后对心血管系统的伤害。同时ACEI也可以降低醛固酮的分泌,促进具有扩血管作用的前列腺素和一氧化氮(NO)的产生,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使血压降低同时抑制或逆转由AngⅡ引起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临床应用的ACEI有短效和长效品种,至今已有三代产品。按化学结构分类:①含巯基类:卡托普利(captopril)、阿拉普利(alacepril)、阿速普利(altiopril)、佐芬普利(zofenopril);②含羧基类:西拉普利(cilazapril)、培多普利(perindopril)、喹那普利(quinapril)、雷米普利(ramipril);③含磷酰基类:福辛普利(fosinopril)、施瑞普利(ceranapril)等。
2) ARB:ARB是一类新型抗高血压药物,被誉为20世纪九十年代心血管药物的一个 里程碑。ARB就是与AngⅡ竞争性争夺AT1受体,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和AT1受体的结合,从而起到降压和保护靶器官的作用,而且ARB还可间接激活AT2受体,导致血管舒张,减轻心脏负担。从副作用角度上来看,它比以往的抗高血压药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目前有缬沙坦(valsartan)、坎地沙坦酯(candesartan cilexetil)、厄贝沙坦(irbesartan)、依普沙坦(eprosartan)、他索沙坦(tasosartan)、替米沙坦(telmisartan)和奥美沙坦酯(olmesartan medoxomil)等8个单方制剂和3个复方制剂,经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 3) 肾素抑制剂:早在1957年就开始研究肾素抑制剂,以阿利吉仑为代表的肾素抑制剂 可抑制肾素的裂解位点,能在第一环节阻断RAS系统、降低肾素活性、减少AngⅡ和醛固酮的生成,不影响缓激肽和前列腺素的代谢,从而起到降压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阿利吉仑与ARB合用可提供叠加的降压作用和器官保护作用。2006年通过美国FDA批准为治疗高血压的新药,已开始在临床试用。
(2)RAS与心力衰竭的治疗
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和发展性疾病。心力衰竭时,体内神经体液系统激活主要表现在RAS和肾上腺素能系统的激活,由于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的肾血流和灌注压下降,刺激肾小球近球细胞分泌肾素增加。不仅循环系统中肾素、ACE、AngⅡ等升高,局部RAS可能在心力衰竭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RAS激活还可加剧心室重构。国际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已把ACEI作为左室功能减退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全部心力衰竭患者均需无限期终生应用,特别适用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的患者,ACEI可逆转左心室肥厚,防止心室重构,能在相当程度上逆转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被誉为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石”。
(3)心输出量与强心药
强心药又称正性肌力药,能增强心肌纤维的收缩力,改善心脏的功能状态。强心药主要用来治疗心功能不全,通过增加心输出量,以适应机体组织的需要。
1)强心药的主要类型:强心药主要有强心苷类和非苷类,后者包括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钙敏化剂、β受体激动剂等。
① 强心苷类:强心苷存在于许多有毒的植物体内,例如洋地黄、铃兰毒毛旋花子、黄花夹竹桃等强心苷的含量较高。强心苷种类较多,临床上应用的强心苷类药物主要有洋地黄毒苷(digitoxin)和地高辛(digoxin)等。此类药物小剂量使用时有强心作用,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但是大剂量时能使心脏中毒而停止跳动,安全范围小。
②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hosphodiesterase inhibitor,PDEI)可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 PDE),延缓cAMP的降解,使cAMP水平增高。cAMP对心肌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cAMP水平增高能产生强心作用。氨力农(amrinone)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但其副作用较多。米力农(milrinone)对PDE-Ⅲ的选择性更高,强心活性是氨力农的10~20倍,具有显著的正性肌力作用和扩血管作用,不良反应少。
③ 钙敏化剂:钙敏化剂(calciumsensitizers)可以增强肌纤维对Ca2+敏感性,在不增加胞内Ca2+浓度的条件下,增强心肌收缩力,多数钙敏化剂都兼有PDEI的作用。
④ β受体激动剂:多巴胺有强心利尿作用,多巴胺衍生物例如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为心脏β1受体激动剂,能激活腺苷环化酶,使ATP转化为cAMP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

2)强心药的药理作用
强心药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心肌收缩的强度及速率,以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
在心力衰竭初期,心脏泵血能力下降,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不足。在心衰早期可通过:
①增加心室舒张末容量。
②肾上腺素能活性增加,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③心肌肥厚,使心脏泵血功能得到代偿,此时在临床上可不出现心衰症状。当心衰进一步加重,出现心室舒张末容量明显增大,并超过一定限度时,心肌收缩力不但不增加,反而减弱,心输出量降低。临床上出现明显心慌、气短等心衰症状。用了强心药后,心肌收缩力明显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心室舒张末压及容量随之减低。由于心输出量的增加,可降低心衰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心率减慢,而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输出量可进一步增加,使心肌耗氧量明显减少,心功能得到改善,心力衰竭得到缓解。
(4)高血压与相关治疗药物
根据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可以使用药物调节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和体液、电解质的平衡,达到降压的效果。
① 利尿剂:常用的利尿剂有以下几类。A.噻嗪类B.袢利尿药C.保钾利尿药。
②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β-blockers)有多种,如普萘洛尔(心得安)。作用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A.阻断心脏β1受体,减少心排血量。B.阻断肾小球旁器β1受体,减少肾素分泌,阻断RAAS系统而产生降压作用。C.阻断中枢β1受体,使外周交感神经活性降低。D.阻断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突触前膜β2受体,减少去甲肾上腺素递质释放。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收缩力、房室传导及窦性心率均有抑制。
③ 钙离子阻断剂:钙离子阻断剂,如硝苯地平,心痛定。其作用机制是:主要阻断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制细胞外Ca2+内流,使细胞内Ca2+水平降低而从而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血压。
④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前已述及。
(5) 体位性低血压与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站立时,血压能达60~80mmHg,以产生足够的脑血流量。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①9-α-氟氢可的松:可较强的钠水潴留能力。
②β受体阻滞剂:可阻断β受体,相对增强α受体的作用而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而升高血压,对高血压合并直立性低血压较合适。
③麻黄碱:具有兴奋α、β受体作用,可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使血压升高。
④甲氧胺福林(midodrine)、M6434、特异性α-受体激活剂,使动静脉收缩,是一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的治疗直立性低血压药物。
⑤消炎痛: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降低前列腺素的扩血管作用,还有水钠潴留作用。
⑥加压素(Lypressin felypressin)直接兴奋血管平滑肌,使皮肤、内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⑦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mide, hypertensin)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收缩小动脉,增加外周阻力,升高血压。
⑧麦角胺:通过5-HT介导的收缩静脉与动脉血管作用而升高血压。
⑨氯酯醒:对中枢抑制的患者有兴奋作用,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排泄,减少肾上腺素的排泄。
⑩红细胞生成素:可刺激红细胞生成,增加红细胞容积,增加循环血容量而提高血压。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