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社会学概论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社会学)>社会学概论

简述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

正确答案:(一)符号互动论: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具代表性的社会互动理论,其研究取向是通过分析日常环境中人们相互作用的方式、机制和规律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其创始人是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此外,詹姆斯、库利、杜威等人也对此作出重要贡献。布鲁默和库恩推动其发展。(微笑代表开心,表情符号)
(二)拟剧论(戏剧论):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理论与方法。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1956)等一系列著作中提出和完善了这一理论。拟剧论认为,社会生活就像是一出戏剧,我们出生进入日常生活舞台后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和表演戏中的角色。在这种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通过印象管理(人分前台和后台,前台是粉饰后的,后台是混乱真实的)或印象整饰来管理别人对自己的印象,通过使用一些表演技巧来展示自己的形象,从而控制对方的行为。
(三)人际互动理论:社会心理学对人际互动的研究。
1.人际吸引(类似于贝尔斯的定向阶段):人际吸引是社会互动的重要推动因素,个人性格等心理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之一。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①个人魅力(性格、外貌)②人与人的相似性(人以类聚,出现于友谊)③互补性(出现于恋爱、婚姻。)
2.非语言沟通:有研究表明,在通常情况下,在互动中通过语言表达意义的,平均不到35%,65%的互动意义都是通过非语言方式(身体语言)表达的。
3.刻板印象:我们关于事物或人们是什么样子的假设及观念,即刻板印象,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4.人际空间: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一般都会在自己周围建起一种保护自己的“个人外泡”空间,对于关系亲密的人,会打开这层外泡,但会小心不让大多数人进入这一领域。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尔区分了人际互动中的四种人际距离,亲密距离(0~45cm)指有亲密关系的互动者之间的距离;私人距离(45cm~1.2m)是朋友、熟人和日常谈话的距离;社会距离(1.2~3.6m)是一种非个人或正式的关系距离;公众距离(3.6m~)是更为正式的关系,如重要人物或演讲者与一般公众要保持的距离。
(四)社会交换论: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主要代表人物有霍曼斯、布劳等。这一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行动者之间的资源交换关系,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