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历史(统考)

睦霖题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证历史(统考)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关建交等史实,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课文摘录:万隆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于1955年4月18日-4月24日,是部分亚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也是有史以来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事务的大型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万隆会议期间,某些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一些国家制造纷争和矛盾.并对中国发出诋毁性言论,企图分裂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10项原则。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的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

正确答案: 【参考设计】一、导入新课师:通过回顾近代中国饱受列强的屈辱外交的史实人手,你会产生哪些联想?生1:在国际舞台上,弱国无外交。生2:要想获得主权独立就得发展自己国家的实力。生3:此外,还得需要其他国家的帮助。生:……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那么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又是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家形势的呢?下面进入本课的学习。二、讲授新课师: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国政府都做了些什么呢?生1:新中国采取积极的外交活动,先后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外交关系。师:那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政策呢?生2:采取的是敌对和遏制的态度与政策。师:那么,新中国就这样被世界其他国家所孤立起来了吗?美国的政策得逞了吗?(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师:大家阅读完教材内容后,能否理顺一下之后新中国的外交走向呢?生3:新中国在处理同印度的外交关系时首倡以“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师:那么,中国提出的外交理念又是如何被其他国家所接受的呢?生4:周恩来总理参加了万隆会议,向与会的外国元首阐述“求同存异”。(教师引导学生针对万隆会议的相关内容进行阅读,自行归纳相关知识点)(学生总结的万隆会议概况,内容如下表)教师组织进行小组讨论:(1)万隆会议上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一些国家在美国的挑拨下.把矛头对准中国,企图破坏会议,改变会议议程)(2)周恩来是如何应对的?(周恩来从容镇定、因势利导,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师:周总理在会议上是如何向与会代表阐释理解“求同存异”的呢?(教师出示材料:“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分析‘同’和‘异’分别指什么。‘同’是指遭遇相同:都曾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的问题相同: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强调这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是我们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基础,是我们这次会议应该重点关注的地方。‘异’是指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强调这些不同之处是客观存在的,它并不妨碍我们亚非国家间的团结合作。”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指出周恩来的应对方式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核心是:宽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重,这一切感动了与会各国,也感动了世界,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师:通过对材料的深入解读,感受周恩来宽容大度和善于把握时机灵活应变的外交智慧。三、课堂小结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虽然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但是仍然积极地同世界其他国家进行友好的外交往来,秉持着灵活开放的外交策略。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长期的敌对封锁政策,并且对新中国采取妖魔化的政策,但是新中国在中印交流、万隆会议等诸多国际场合阐明自己的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在内的外交理念,摆事实、讲道理,用真诚赢得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为新中国开展其他外交事务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彰显了中国领导人的智慧和风采。四、课后作业请全体同学分组再现万隆会议上的历史场景,在下一次历史活动课上分别予以表演。要求:组员之间要分工明确、准备充分、观点鲜明。五、教学反思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