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民间文学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文学)>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的传统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倾向性鲜明,美与丑、善与恶,强烈对照。如在形象塑造方面,好人就好得不得了,人才出众,仪表堂堂;坏人一定很坏,丑陋不堪,甚至头长角,嘴生疮。但它和某些书面创作中的公式化、脸谱化不同,它往往又是出人意料的。如青蛙、椰壳、蛇,在人们的印象中并不美,但它们可以变成美男子;美丑也可以互换,坏人吃了一种什么药或闻了一种什么花,原来很美的也会变丑或长出角来,或变成猴子。这些都反映了人民的是非善恶观和美学观,他们正是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去判断善恶的。这种手法使民间文学作品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结构完整,线索清楚。故事、传说等散文作品,故事性很强,包括长篇叙事诗,也很讲究情节的紧凑引人。层次分明,层层展开,叙事多为单线,注意连续,注重从情节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描写以行动为主,对话、肖像为辅,很少作静止的描写,特别是心理描写。这和民间文学在讲述中要抓住听众的心理有关。即使是话分两头,也交代得一清二楚,很少跳跃。这些对我国古典小说影响很大。
(3)采用相对稳定的体式和章法。如歌谣中的四季、五更、十送、十二月等。故事的开头、结尾常有一定的程式,悲剧结局常用浪漫式的结尾,情节往往三次重复,故事中的人物多是兄弟、两姐妹或三姐妹、三女婿等。韵文常有一定的章法、句法。如民歌多是四句头、五句头的,少数如爬山调、信天游是二句头的。在这方面,旧形式的沿用是比较常见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形式也不断被创造出来,如新民歌就吸收了新诗长短句的句式,新故事的形式正在发展之中。
(4)拟人化手法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民间文学作品中的动植物往往会说话,花鸟虫鱼都可成为人的朋友,帮助弱小,战胜困难。不但童话、寓言如此,传说故事中亦有用拟人化手法的,这是人民的一种合理的诗意的幻想。解释性的作品,多半是托物言志的,或借山川地形(如《愚公移山》、《画山九马》、《试剑石》等),或借鸟兽声音(如《布谷鸟》、《黄帝雀》等),加以附会,编成美丽的故事,从侧面反映社会生活。这些作品,也是因人、因地、因民族而异。
(5)多种修辞手法。韵文常用比兴、比喻、夸张、重叠、双关、排比等手法,读来顺口,听来顺耳,节奏明快,音调优美。散文作品还常有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高度概括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使作品更加绘声绘色,听众如临其境。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