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文学理论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文学)>文学理论

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学的意义。

正确答案: 文学活动的发展,要以从它的先驱者那里承继下来的条件作为创造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出发点。文学活动的历史继承性,不仅表现在优秀文学传统直接影响作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方式方面,而且表现在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发展上。从思想内容来说,历史上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的愿望和思想感情的作品,从题材、主题、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继承性。从艺术形式来讲,每个时代的作家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继承过去时代所开成的文学传统和创作经验,特别是进步的创作方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文化中,涌现出许多世界一流的诗人、剧作家、小说家和文艺理论家、美学家。而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小说、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也都经历了由简到繁、由粗朴到精致、由不够完美到逐渐完美的过程,因此积累了无比丰厚的文学传统和遗产。学习、继承古代优秀文学遗产,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于发展和繁荣民族的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学,显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比如通俗文学中的章回小说是由话本小说发展而来的,它们之间的继承关系就很明显;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诸多笔记小说都承继了先秦寓言、六朝志怪的审美特色;二十世纪80年代中国小说界出现的“寻根文学”就建立在广泛而深厚的“文化开掘”之中,许多作家认为只有开掘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这块古老土地中的“文化岩层”才能与“世界文学”对话,文学创造只有根植于悠久而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从中国文化中寻找有生命力的东西,并以“现代意识”来重新观照传统,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走向现代。汪曾祺的短篇《受戒》、《大淖记事》,贾平凹的“商州系列”都被视作重视民族文化底蕴的优秀作品。
当然,继承古代的优秀遗产、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并不意味着“全盘继承”,而应该批判地继承,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整理、区分、思考、分析,弃之糟粕、取其精华。只有对过去的文学遗产予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总结,才能正确的继承和借鉴,才有可能在继承优秀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的审美需要,进行艺术的革新和创造。综上所述,批判地继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是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基础和前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学,必须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