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外教育管理史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历史学)>中外教育管理史

比较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德的见解

正确答案: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在美德上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
1、关于美德的定义。
(1)苏格拉底关于美德的定义。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在他看来,凡是人们能够辨别和认识到好的事情,他就一定会去做,没有明知是善而不为善而反为恶者。善是出于知识,而恶是出于无知。所以,美德即关于善的知识。苏格拉底所说的善,无疑是符合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所谓正义、勇敢、刚毅、节制等等品德,并且把知和行等同起来
(2)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德的定义。亚里士多德将美德分为两类:理性美德和伦理美德,后者才是伦理学讨论的对象。伦理美德就是中道,中道在两种过错之间,一方是过度,一是不及,美德就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亚里士多德并不将欲望排除在美德之外,欲望、理性
的统一,也就是介乎两个极端之间的中项,就是美德,美德也包含非理性的环节在自身之内。
2、关于美德教育的目的
(1)苏格拉底关于美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美德,使人达到至善,强调知识对道德行为的指导意义,要求把道德行为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特别是要求把知识和德行统一起来。
(2)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德教育的目的。认为应该掌握伦理美德,实现欲望、意向、理性的统一,理性的东西和非理性的东西的统一。
3、关于美德教育的方法
(1)苏格拉底关于美德的教育方法。苏格拉底从神学唯心论出发,以美德来源于知识为基础,认为神早已把善的知识给予了人的灵魂,所以,知识是先天就有的,它们以一种模糊的状态潜藏于人们的心灵之中,必须通过教育才能使之显露、发展、明确起来,“美德由教育而来”。在教育方法方面,应当通过一系列的启发、引导,把潜藏于别人心灵中的美德知识诱导出来。通过与对方的一问一答,反复诘难,使对方陷于矛盾,怀疑自己原来的知识,积极思考问题,逐步修正错误,寻求正确的答案,得出普遍性的原则,一般性的概念。
(2)亚里土多德关于美德的教育方法。亚里士多德提倡实践,美德既非生来就有,也非与天性无关,自然给了我们接受德性的能力,我们应在实践中获得这些德行,美德在于实践。在实践德行中,亚里士多德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