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幼儿特岗教师招聘

睦霖题库>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幼儿特岗教师招聘

早晨,张菁依的奶奶带着孩子来园,奶奶随即向我询问:“老师,昨天回家孩子说陈郁婷打她了。是哪个小朋友啊?”我俯下身子轻轻摸摸孩子的头,问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啊?”她很腼腆,没有言语,只是用很锐利的眼神盯着那个孩子。家长期待着我给他一个交代,我只能请陈郁婷来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陈郁婷也闷不作声,我也不想勉强孩子,因为毕竟我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也没有亲眼看到事情发生的过程,我觉得自己没有发言的权利,只好冲着孩子的奶奶笑笑。奶奶似乎觉得我在放纵孩子,不再理会我,直接上前不留情面地教育陈郁婷。我看到孩子的表情很尴尬,很无辜。但是看张菁依时,眼里也露出了一丝仇视。请根据所学过的心理学知识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幼儿性格差异主要表现为性格的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与意志特征的不同。性格类型是指一个人身上所有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性格类型可分为外向型与内向型;独立型与顺从型等。幼儿期是儿童性格初步形成的时期。这时儿童的性格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性格的好坏作为一种动力因素会影响幼儿学习的速度与质量,以及未来的生活与工作。因此,为幼儿个体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幼儿教育应更重视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
(1)从孩子来看
首先,孩子有交往的需要。与人交往,这是人生来就具备的一种本能,也是人生存的需要。现在与同伴在交往中出现小冲突,我认为是正常的,也是可喜的。冲突只有在交往中才会发生。
其次,孩子的交往经验还远远不够。虽然小女孩喜欢跟人交往了,有交往的兴趣,但是她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和经验,毕竟孩子年龄小。
在与人交往时,她无法正确地体验自己的真实情感,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不能正确地观察与了解自己,更无法准确地把握别人的心情和意图。于是才出现了当其他小朋友与她发生冲突时,她感到了惶恐,所以选择了逃避,向一贯能依赖、保护自己的奶奶告状,发出了求助信号。
(2)从家长来看
这位家长当孩子在交往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她陷入了“包办代替”的误区。我们理解每位家长都努力想为孩子创设一个安全而又没有矛盾的交往环境。但是当孩子面临“危机”时,交往不顺利时,她下意识地“竖起了母鸡的翅膀驱赶敌人”,事实上,她的行为对孩子造成了消极影响。这里的“孩子”既包括自己的孩子张菁依也包括陈郁婷。前者在奶奶对同伴责备时感觉到与同伴交往的不安全因素,这也许会阻碍她下一次同种类型的交往;后者在这次与成人的不平等交往中感到了委屈和无奈。反常态的坚持正是表现之一。
(3)从教师来看
孩子间发生矛盾,而教师不了解情况,因而没有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妄下论断斥责孩子,也没有过多地“勉强”孩子,这是尊重孩子的体现。幼儿的交往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成人不可能替代但却能施加强有力影响的过程。《新纲要》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园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这就要求我们,包括家长、教师乃至孩子生活周围的成人,即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共同扮演好幼儿交往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尤其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士,更应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