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00066货币银行学

睦霖题库>高等教育经济类自考>00066货币银行学

试述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传统三大政策工具的作用机理及特点。

正确答案:货币当局通常运用众所周知的三大工具——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和法定准备率——调控基础货币和乘数并进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1)公开市场操作。这是指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用以影响基础货币的行为。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债券可以增加或减少流通中现金或银行的准备金,使基础货币或增或减。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可随之增加;基础货币减少,货币供给量亦随之减少。不过,是增减通货,还是增减准备金,还是两者在增减过程中的比例不同,会导致不同的乘数效应,从而货币供给量增减的规模也有所不同。公开市场操作的优点:
1)使中央银行能够主动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直接作用于货币供应量。
2)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
3)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像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
4)由于吞吐的规模和方向可以灵活安排,中央银行有可能用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而不会产生震动性影响。公开市场操作要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其前提条件是:金融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可用以操作的证券种类必须齐全并达到必需的规模。
(2)贴现政策。
这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自己对商业银行所持票据再贴现的再贴现率来影响贷款的数量和基础货币量的政策;现在已是扩及对商业银行各种信用支持的利率。利率变动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数量的机制是:利率提高,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随之提高,它们会相应地减少贷款数量;利率下降,意味着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借款成本降低,则会产生鼓励商业银行扩大贷款的作用。但是这一政策并不能保证实现引导市场走向的政策意向:如果同时存在更强劲的制约因素,如过高的利润预期或对经营前景毫无信心,这时利率的调节作用则是极为有限的。这一政策的作用也许更体现为告示效应。如利率升高,意味着国家判断市场过热,有紧缩意向;反之,则意味着有扩张意向。这对短期市场利率常起导向作用。
(3)法定准备率。
法定准备率被认为是一个作用强烈的工具。当货币当局提高法定准备率时,商业银行一定比率的超额准备金就会转化为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降低,货币乘数变小,货币供应就会相应收缩;降低法定准备率,则出现相反的调节效果。当前,在三种调控工具中较为常用的是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