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文献学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文献学

试述论文的格式。

正确答案: 1. 章、节、条、款的编号
论文章、节、条的编号参照国家标准GB1.1《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的有关规定,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2. 题名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它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
① 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② 论文题名用字中文不宜超过20个汉字,外文题名不超过10个词,                  
③ 题名必须考虑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的特定信息。
④ 题名避免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3. 责任者
责任者是指对文献的知识内容负主要责任的个人或团体。
A.论文署名的目的:
① 为表明文责自负;
② 记录作者的劳动成果;
③ 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
B.论文有单个作者和多个作者之分;
多个作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五作者;(科研成果等只认前五名)第一作者是对研究工作或论文撰写贡献最大的作者,余者类推。
C.硕博士论文的责任者包括论文的作者、学位论文的导师、评阅人、答辩委员会主席、以及学位授予单位等。
D.学术论文的责任者必要时可注明个人责任者的职务、职称、学位、所在单位名称及地址,以便读者联系。      4. 摘要
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摘要是一种可以被引用的完整短文,应包含与论文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
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① 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 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 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 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摘要具体要求:
① 为了国际交流,应有外文摘要(多用英文)。
② 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学位论文不受字数的限制。)
③ 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④ 摘要应该客观、真实,切忌掺杂进编写者的主观见解、解释和评论。
5. 关键词
关键词是指那些出现在文献的标题、摘要以至正文中,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需要,从论文中选取出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 
关键词作用:
① 用于表达论文主题信息;
② 关键词用于论文检索; 
③ 关键词与题名组成独立的信息资源。
关键词的要求:
① 关键词与题名的关系:题名中应有几个关键词;
② 关键词的数量:为3~8个。
③ 关键词排列: 第1关键词,论文所属学科名称;第2关键词,成果名称;第3关键词,所用方法名称;第4关键词,研究对象;第5,6关键词,便于检索和文献利用的名词。
6. 引言
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经常作为科技论文的引论部分,交待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
引言的要求:
① 主要回答“为什么”(Why)这个问题。
② 引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研究的目的、背景,应回顾前人相关的工作;应概述研究工作的原因;应阐明研究工作的新意;要与文内其他章节内容相呼应。
③ 引言的文字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
④ 引言的篇幅大小,短的不到100字,长的达700-1000字左右。       
7. 正文
正文是一篇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 正文是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这个问题。  
正文的要求:
A.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反应。因此,要求正文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             
B.正文包括以下内容:
① 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② 正文应突出“新”字,以反映论文的首创性。 要充分阐明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整个过程。
③ 论文层次分明,并分层深入,逐层剖析,按层设分层标题。      
8. 结论
结论是通过实验、研究并经过理论分析后得到的学术见解。是论文的最终总体结论。结论主要回答研究出什么成果。 结论的要求:
结论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② 对前人有关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
③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
④ 要突出论文工作的创新与贡献;应当实事求是,客观真切。 
⑤ 结论是全文的总结,应当准确,完整,明确,精炼。  
⑥ 结论有很多的替代词(讨论,提示,展望)。       
9. 致谢
致谢是对整个论文过程中给予过帮助的人或团体的谢意。 
包括:
① 对曾经给予论文的选题、构思或撰写以指导或建议;      
② 对考察或实验过程中做出某种贡献的人员;
③ 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
④ 或给予过技术、信息、物质或经费帮助的单位、团体或个人致以谢意。
除此之外的劳动可不必专门致谢。致谢一般单独成段,放在文章的最后面,但它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       10.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全称是文后参考文献,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的信息。为什么要有文后参考文献? 
① 能反应出真实的科学依据;
② 分清是自己的观点或成果,还是别人的观点或成果;
③ 为了对前人的科学成果表示尊重,同时也是为了指明引用文献资料的出处,便于追溯文献来源和检索。
④ 为了规范文后参考文献并与国际接轨,达到共享文献信息资源的目的,国家专门颁布了一项国家标准:GB/T 77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11. 附录
附录是论文的附件,不是必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不增加文献正文的篇幅和不影响正文主体内容叙述连贯性的前提下,向读者提供论文中部分内容的详尽推导、演算、证明、仪器、装备或解释、说明,以及提供有关数据、曲线、照片或其他辅助资料如计算机的框图和程序软件等。附录与正文一样,编入连续页码。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